济南市中区集团化办学破解“上好学校难”
发布日期:2013-05-1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677次
本报记者 董国华
4月16日,济南市市中区举行集团化办学签约仪式。济南育英中学等24所学校双向选择签订“牵手”协议,组建市中区首批九大教育集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走进寻常百姓家。“我们将通过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解决市中‘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城乡教育二元差距问题的有效路径,扩大优质学校资源,有效满足老百姓‘上好学校’的诉求。”市中区教育局局长刘绍辉表示。
把名校送到家门口
据介绍,此次市中区打造的九大教育集团包括育英教育集团、实验教育集团、胜利教育集团、经五教育集团、南上山教育集团、经十一教育集团、纬二教育集团、育贤教育集团、民生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采取“1+X”的组建模式,以“名校+潜力学校”或“名校+优质学校”的方式,组建教育集团。教育集团联盟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等方面形成具有集团共性的发展特色“1”,同时发挥自身文化特色,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即各个校区不同特色的“X”。
“名校是一种稀缺的、宝贵的公共资源,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是实现优质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由之路。”对于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初衷和办学目标,刘绍辉介绍说,“教育集团的发展,对薄弱地区来说,是引进优质资源,对基础较好的地区影响则更为深远,是聚合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办学品牌。”
按照部署,教育集团建立后,集团内原有的独立成员学校并不合并,每个教育集团均建立教育集团理事会,由成员学校推荐产生理事会成员并报区教育局备案。理事长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研究统筹集团内的人、财、物,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并制定集团办学章程,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强强联合”达到共赢
据刘绍辉介绍,推行集团化办学,是要依托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等形式,带动各类潜力学校快速发展,实现优质资源规模扩张,推进全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通阻碍教育高位发展的两堵“墙”:一是横亘在辖区学校之间的“资源墙”,在集团学校内部建立完善“集团理事会”制度,逐步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与流动,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资源调配。二是立在各位校长头脑中的“理念墙”,使更多的校长跳出“关起门来办学校”的局限,站在集团甚至全区教育发展的高度“统筹优化办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的追求。
济南第六十八中学此次加入了育英教育集团联盟。该校校长郭永军说,此项举措必能促进学校及学区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造福一方百姓,让周边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他们将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共享理念、共享模式、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努力使学校教育教学等诸方面的管理更加科学、人文和高效,管理水平跨上新的高度。
“说到底,集团化不是合并学校,而是为了帮助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手段不是目的。”刘绍辉说,“教育集团整合是一盘大棋,最终的落脚点是整个市中教育的发展。”
提升干部教师正能量
“下个学期,经八路小学的课堂上就会出现经五路小学教师的身影。作为经五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经五路小学应履行向成员学校输出品牌、管理和干部、教师的义务。”经五路小学校长阎莉告诉记者,“两所学校既是伙伴更是兄弟,人力、文化、教学、管理等资源都应交流互通和统筹使用。”
刘绍辉表示,为确保第一批集团办学稳妥运行,下一步市中区会加大投入力度。区教育局将从投入上向集团学校倾斜,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由教育集团理事会研究决定用于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等方面,确保集团化办学正常运作。教育集团内师资在集团各校之间实行交流流动制度,逐步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优质分布。集团内成员学校间定期交流或轮岗的教师、干部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干部选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此外,市中区教育局将建立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性督导评价制度,制订完善教育集团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认可及发展潜能等层面,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监测,每学年或每学期,采用座谈、调研、督导等方式对每个教育集团进行考核。同时,建立集团化办学视导诊断制度,每年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开展集团化办学诊断,把推动教育集团发展与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为集团学校健康发展把关,及时排除和调整不利因素。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