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应该首重选择,慎谈海量
发布日期:2013-07-0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115次
徐洁 诸城市明诚学校校长
六一儿童节期间,我与我校少先队员代表一起参加市里的少代会,中午提供了丰盛的自助餐:有鱼、肉、多种青菜、烧烤、冷饮、水果、面食……品种丰富。就餐时,孩子们自己端着盘子,在琳琅满目的食案旁自由选择,场面很是热闹。其中,与我同桌就餐的某市直小学一男孩盛了满盘的辣炸鸡柳、两份冰激凌、两个烤鸡翅,然后狼吞虎咽地大快朵颐,一餐竟未吃半点儿青菜和面食。这一场景让我陷入了思考:“可口的”是否就是“营养的”?喜欢的是否就是好的?这不由使我联想到近期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海量阅读。
阅读对丰盈儿童心灵、促进儿童身心成长确实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影响,这已是共识。海量阅读较之让孩子一味钻在教材里,确实是一种进步。但这一理念在体现着进步的同时也潜伏着让人难以察觉的隐患。《寻找安详》作者郭文斌说:“资料显示,全球性出版机构麦格劳·希尔国际出版集团每年出版两千多种新书,以四十多种语言同步出版;当下中国,每天竟然有七百多种新书上架。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当今书籍出版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阅读的速度和能力。”这尚且不包括网络上蜂拥的速生速朽的文学作品。在当今这样一个写作和出版自由、书报泛滥的时代,开卷未必都有益。
“海量阅读”、“让孩子自主地在书海里畅游”等观点认为,似乎只要孩子一味地阅读就好。很多教师、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列为阅读的首要任务。然而,我们需要深思:孩子感兴趣的、喜欢的是否就是好的?学生所热爱的是否就是有益的?我们成年人应该怎样慎之又慎地引领?
读物如食物,太过刺激感官、低级趣味的读物,如同大多数孩子钟爱的垃圾食品一样。如果让孩子习惯了刺激、厚味,即使清淡的食品再有益于身体健康也难以再被青睐,甚而深受其害却不自知。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各种习惯的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在此期间若不加选择地任由孩子自由阅读,让价值小的图书占用了孩子宝贵的凤凰彩票,甚至让不洁的文字侵占了孩子的心田,会使孩子以后的精神成长之路布满荆棘。《弟子规》早有训诫:“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至于读书兴趣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有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与好奇,兴趣也会随之自然而然地到来,不必刻意追求。
阅读自始至终都应该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人生不过百年,时光有限,再能读书、再爱读书的人也不可能阅尽群书。最初的阅读应当是由家长、老师、精神工作者先行为孩子做出甄别,待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观点,“强立而不反”之后,再逐渐向孩子自主选择过渡。无论是成人为孩子选择,还是孩子自己具备选择能力后的自主选择,目的都是力避“精神”垃圾食品侵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有凤凰彩票、有兴趣去接受那些像母乳一样纯净的、蕴含着丰富营养的精华读物。
所以,最初成人帮助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我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读物是最适于孩子的读物?
首先选择的就是经过岁月沉淀、智慧发酵、历史考验的中华传统经典。以《弟子规》、《朱子家训》、《论语》、《大学》、《中庸》等为代表的一批古典蒙学读物,为老师们提供了比较充裕的选择空间。也许有人会担心:“像《大学》、《中庸》,小孩子能读懂吗?”其实毋庸质疑,《礼记·学记》云:“过时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传统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力避污染的良药,等到学生能够理解时再学习则错过了最佳时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将这些具有无比丰厚营养的经典输入孩子的心田,先入为主,为孩子打造健康肥沃的心灵底土,然后的教育才能一帆风顺,生命才得以升华。正如婴儿哺乳,是不能等到孩子能够理解母乳的营养后再让他自主选择摄入的,只要孩子有潜在的需要就给他吃,等到可以自然地进食一般食物时再提供给他营养知识,让他自主选择合理膳食。
儿童接触经典的主要方式应是传统的诵读:先吃下去然后反刍(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的凤凰彩票去反刍),这是让儿童接触经典的正确策略。诵读的方式一般是先不求理解而只求背诵。智慧不同于科学,对于物理之学,当然需要启发性教学,先理解后掌握;而对于一个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积淀,必须进行先入为主的“灌输”。医学博士林助雄认为,机械背诵的方式表面看是枯燥的,但因为低幼儿童处于语言学习的兴趣期和敏感期,相比于书写和计算,诵读经典美文儿童具有一种天然的轻松趣味,这时脑波会从β波转成α波,儿童凭α波于潜意识互动过程中自然地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诵读过程中,念唱律动是训练右脑,分辨记忆是训练左脑,左右脑运作得到同步,而这种同步可使学习效率增加2至5倍;其实只要是轻松并有韵律的重复念唱,任何其他文本都会有类似效果,只是古圣先贤智慧精华的信息感应效果更佳。一再重复念唱,即使没有刻意理解,所读内容也不只会存入记忆,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无需意志运作即直接默默影响人的思维与行为。儿童大脑犹如一张白纸,是接受信息最快最容易的时期,最容易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并增进脑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正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所受教育熏陶会长进他的身体而保持终生。所以,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重构课程体系,腾出凤凰彩票首先让少年儿童先入为主地诵读传统经典,是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的不二法门。学生如果真正拥有了深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中华文化素养,无论将来学习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从事科学还是人文事业,都不会妨碍专业成就,只会因此具有更高品位的精神境界和更丰富的创造力。
经典诵读,重在熏陶。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雏形待塑时期,让他们在最单纯、记忆力最好时去直面永恒的经典,使每一颗心灵沉浸其中,口诵心合、含英咀华,对其终身学习与人格塑造至关重要,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在育人生涯中应始终秉持的理念。有时候,学生不愿意学习某些内容,是因为他的思想和经历没有达到那个水平和层次。少儿时期的“被培养”也许会对他的一生大有益处。凡是进入孩子视线的有益信息,都会成为一粒种子种在心田,迟早会发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其次是选择近现代国内外注定会传世的作品,如名家童话、科普类图书等,如同一日进食的水果提供给孩子。优秀的童话伴随着几代儿童的成长,童话中所传递出的温暖、纯洁、善良、美好,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在每个人的童年时代留下深深的烙印。而科普类图书则把孩子们带入充满奥妙、丰富多彩的知识殿堂。它涵盖了天文地理、军事科技、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语言精练,科学性强,会极大地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孩子架构多元化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三是注意淡化儿童的网络阅读。无论学校是否设有电子阅览室,应该只提倡让孩子通过相关设备了解信息技术,搜寻查阅相关资料,但不应让其成为阅读的方式。网上的作品是最具泡沫性的,尽管其中也不乏精美的作品。然而要在浩瀚如杂物堆一般的作品里准确迅速地找到它,对于缺乏选择能力的儿童来说是一种为难。且不说网络作品中充斥着暴力与色情,只就读书习惯来说,好书还是需要捧起来读的,是需要不断回味的。
总之,儿童诵读应当首先重视选择、慎谈海量;阅读教学应当首先重视输入、慎言随兴,重在自悟、慎用解析。教育重在回归,在回归传统、回归简约、回归自然的基础上再寻求真正的创新。模式、理念、花样太多,会让人无所适从,容易使教学失去灵性。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