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教学点,让农村孩子就近上好学

本报记者 姜文
  近日,记者在临邑县理合务镇最偏僻的蔺家教学点采访时发现,校园里新硬化的操场宽敞平整,体育设施闪闪发亮,学生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装修一新、宽敞明亮的教室,记者看到崭新的桌凳整整齐齐,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蔺家教学点负责人焦其宝告诉记者,今年,县里和镇上投资13万元,对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增添了教学设备,使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课外活动凤凰彩票,记者参观了一些学生社团活动。只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教师教得津津有味,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
  理合务镇教办主任陆凤勇告诉记者:“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我们为每个教学点都配齐了教师,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实行中心学校专业教师巡回教学,确保每个教学点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上好‘两操一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发展。”
  “过去由于教学点办学条件差,不少村民把孩子转到县城民办寄宿学校,一年要花费近万元,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缺少亲情交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教师办公室里,蔺家村村民蔺心宇激动地告诉记者,“现在,这个教学点环境好了,设施新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好多家长把孩子又转回来了。孩子每天走着就能上学,又安全,又方便,真幸福。”
  “教学点的老师很负责,但老龄化现象突出,希望上级给多派些年轻教师,增强校园活力。”蔺家村村委会主任蔺心景提出了建议,“教学点是知识、文化和精神文明传播的窗口。有一个好的教学点,听到孩子的读书声,村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风气才会浓厚,农村教育才会有希望。”
  “像蔺家这样的教学点在临邑县共有50个,就读学生共计2700余人。”临邑县教育局局长潘国英告诉记者。潘国英介绍,为全面了解教学点的情况,今年初县教育局对全县教学点进行了普查。普查发现,很多教学点的房屋破旧,设备不全,“两操一课”难以开齐。“要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把教育资源配置的重心转向农村教育最短的‘那块板’,把教学点建成家长满意的好学校,让农村孩子就近上好学。”谈起教学点建设,潘国英饱含深情地说。
  今年3月以来,临邑县教育局大力实施教学点建设工程,以建设规范化教学点为目标,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270余万元对全县教学点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并加强校园硬化、绿化、知识化“三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他们为每一个教学点配备了必要的音体美、电教器材,配备了微机并接通网络,更换了课桌凳。同时,还投资30万元,购置了1.5万册图书充实到各教学点,保证学生人均5本课外书,让学生有书读,读好书。
  “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师资情况。”潘国英介绍,为缓解教学点师资不足和年龄偏大的问题,该县为每个教学点配齐了教师,并通过优秀教师乡域内支教、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传送优质教育资源等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在教师评先树优、职称晋级、绩效考核、培训研修等方面适度倾斜,鼓励优秀教师到教学点任教。县教育局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点管理的意见》,把教学点纳入督导评估,选派优秀教师到教学点担任负责人,规范教学点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感觉到,短短几个月凤凰彩票,该县50个教学点的面貌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们上学更安心也更开心了,当地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