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的心灵种下责任的种子

本报记者 孙松波 通讯员 张彬
  当下,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庭中感受的更多是家人对自己的负责,而自己对周围的人负责则体验得较少。肥城市龙山小学努力把责任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用责任健全人格,为学生成功奠基”成为该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
“诚心角”见证责任
  龙山小学的博思楼有个独特的“红领巾失物招领处”,又名“诚信角”。这里没有教师专门管理,而是由学生红领巾志愿者进行日常维护。学生捡到他人的遗失物品,会主动放到这个柜子的相应格子里,丢失了东西的学生可以随时来认领自己的失物。储存物品的学生要填写一张特殊的单子——“文明储蓄单”,在上面写下自己的班级、姓名、捡拾地点等。领取物品的学生要认真填写“文明取物单”,并在《感谢声声》留言册上写下感谢的话语。拾金不昧人人夸,诚实守信更可贵,“诚信角”见证了责任。
  让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不是喊几句口号、贴几幅宣传画就能实现的。“什么是责任,怎么负责任,怎样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我们把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强化习惯养成入手,让负责成为每名学生的习惯。”龙山小学校长颜世民介绍说。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胸怀祖国、脚踏实地”的负责任的人,龙山小学按照“实践育人”的原则,结合重大节日,精心设计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主题月”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在清明节、国庆节、环保日、劳动节、教师节等节日都以级部或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每学期都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开展爱心标兵、文明之星、学习标兵、礼仪标兵、自律之星、劳动标兵、艺术之星、环保小卫士、体育健将、创新小能手评比活动,树立典型。创新开展“三个轻轻”、“一分钟军姿”活动,培养学生文明的礼仪习惯。在每间教室里设立图书角,充实图书阅览室,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文。
开发责任教育校本课程
  龙山小学建立完善了“一三五润责校本课程”体系,即围绕“润责”这一核心,开发三个等级的校本课程,设立文明礼仪类守则、语言文学类弘责、科学科技类励责、艺术体育类尚责、生活实践类明责“五责课程”。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学生可以根据爱好选择喜欢的兴趣活动或者文化知识讲座。学校还规划了“快乐四季”活动——春天是书香童年读书节,夏天是七彩童年艺术节,秋天是金色童年体育节,冬天是创意童年科技节,让学生在学习、展示和交流方面都能有收获。
  除开发校本课程外,龙山小学更注重学生的责任教育实践,用制度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积极开展“处室、级部、学生,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的校园检查。每天,一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两名中层干部随时检查校园卫生、学生纪律、文明礼仪、校园安全,一旦发现不符合学校规定的情况,马上指正。级部每天检查一次,级部主任对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及时调整、督促整改。学生检查,由少先队组织,对班级卫生、纪律及学生个体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并及时反馈,量化管理,每月一统计,计入班级量化考核,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将责任教育的理念镌刻在校园里
  龙山小学校园环境承载着责任教育体系,所有硬件文化设施都围绕“责任”建设施工。主教学楼上方设置校训“做一个负责的人”,开宗明义、主题突出、简洁明了、位置醒目,凸显责任教育,时刻提醒师生要做一个负责的人。在责任广场东侧设置的竹简式石雕责任墙,形如一卷展开的竹简,古朴典雅,上镌学校教育理念及古今中外对责任的经典诠释,时刻警醒着师生要牢记责任。守则园紧靠责任广场,背依润责楼,与责任广场一起拱守学校大门,有抱朴守拙、恪守责任之意。学校的几栋楼,分别以“弘责、励责、笃责、尚责、尽责、明责”命名。润责大道、尚责路、明责路、弘责路的命名均切合责任教育主题。草坪中间散落的石头上,镌刻着“健”、“勤”、“思”等红色大字,在青草绿茵之间,平添了责任文化气息。
  有理念,有课程,有实践,有标识,龙山小学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了责任教育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该校责任教育的实施一定会让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