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提供精细周到服务

本报记者 苟乃轩
  步入威海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会为你送上一个微笑、一把椅子、一杯热水;教育系统各部门负责人的通讯方式、办事流程、惠民政策都公布于精细化管理文化墙,方便群众查阅;有问题只要找到任何一个工作人员,都会现场答复或帮你到相关科室反映解决;如果因为材料不全事儿没一次办成,工作人员马上递给你明白纸和联系方式,确保下次一次性完成。
  在该区各中小学,你会看到,学校所有工作都通过党务、校务、财务公开栏公开,学校的重要工作、课程表、食堂食谱等全部在校园网站公开;教师身着胸牌,上有姓名和监督电话,方便你随时监督;每栋教学楼里都设有家委会驻校办公室,家委会委员以及教育行风义务监督员每天参与学校会议,听老师讲课,工作公开透明,家校关系融洽。
  这些变化缘于管理模式创新。该区教育局大胆引入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教育质量连年提升,群众满意度调查在区市排名两连冠,走上了一条内涵优质化发展之路。
精细化管理从“流程化”做起
  “以前不知道精细化管理是什么,只是听说教育局在实施,以为这是机关的事,跟我们没关系,但来教育局后发现有了新变化。”来办理年审业务的初村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刘建玉说,“以前办理幼儿园年审,要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等制度文件准备材料,现在就不用那么费事了,只要看看墙上的幼儿园办事流程图就清楚了!上面标注每一步需要干什么,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几个凤凰彩票完成,真是方便了群众。”刘建玉介绍,教育局还将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幼儿园管理制度文件汇编成册发给他们,里面用表格形式将幼儿园所有工作以及标准列了出来。
  该区教育局改原先由区、街道、村三级办学和区、街道两级管理为教育局统管全区,通过考察学习、深入调研,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将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管理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制度进行汇总,出台了81项工作制度,所有业务工作建立流程,全部汇编成册,组织执行;为每个岗位每个人定目标、定工作,明确每项工作标准、办事流程、工作时限,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全部纳入个人考核;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设立工作台账,实施工作“周总结、月汇报、周周清、月月清”的督导机制,建立现场办公机制,发现问题当场解决。
  “教育局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原有制度流程都进行了梳理,所有工作都建立了制度。这样,所有工作都有据可依,每项工作都明确要求、明确方向。新来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快熟悉各项工作,了解要求,缩短了新工作人员熟悉工作凤凰彩票,工作起来事半功倍。”教育局一位新入职的工作人员说。
精细化管理意味着管理“归位”
  该区教育局局长左玉健说:“教育机构并不是企业,如果生搬硬套企业文化,必然会束缚广大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只有将精细化管理发展为人性化的管理文化,通过文化培养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文化激励人,才能切实发挥每个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精细化管理由无恒有痕到有恒无痕的转变。”
  为积极发挥员工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部门深层次思考,该区教育局改变原有工作督导考核机制,简化督导形式,减少督导次数,由个人自主制定考核方案,由每个科室根据全年工作自主制定目标,自主制定考核办法,每个月局办公室针对自查情况进行核查。
  神道口小学德育处主任郭萍说:“基层学校承担了大量的迎接检查任务,现在教育局对所有检查工作分门别类列出督导细则,一年分两次检查,将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融合。这既减少了学校的工作量,让我们能够将更多精力用于教学管理,也方便我们对全校工作进行梳理。”
以精细化管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教育局给我们发的明白纸,包括了收费、转学、入学流程,连教育局局长的电话都向我们公开。现在每学期我们都评议学校,给学校、教师打分,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参与进来后,我发现学校和教师非常不容易,对孩子的教育也更放心了。”一位担任家委会委员的小学生家长对记者说。
  为提高教育满意度,该区教育局推出了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转变教育行风、工作作风。该局发放师生、家长调查问卷2万余份,在教育局网站开设局长信箱、教育收费举报热线和邮箱专栏,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大走访活动,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和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将教育局从一般工作人员到局领导的联系电话全部公开,并聘请了60多名教育行风义务监督员,方便群众随时监督。
  “所有事情必须限时答复,而且把电话公开,这对工作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起初很担心应接不暇。”教育局督导室科员刘亚妮说,“可是网上公开、学校公开后,家长明白了办事流程,有问题知道怎么办理了,各种电话反而也少了,我们感觉更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