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领奖台上的聊大龙舟队

本报通讯员 刘亮亮 齐如林
  近日,从美国洛杉矶第17届长堤世界龙舟锦标赛现场传来好消息:聊城大学龙舟队在该次锦标赛大学生组小龙舟赛中夺得200米、500米金牌。并且,由聊大和天津体院组成的中国大学生代表队夺得大学生组大龙舟赛冠军、甲级组比赛以及200米比赛亚军。聊大龙舟队先后5次登上领奖台,创造了赛会大学生组的成绩记录,为祖国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浓郁文化孕育出的龙舟情结
  聊城素来就有“江北水城”、“中国北方的威尼斯”的美誉。因水而兴的聊城文化底蕴浓厚,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相生,傅斯年、季羡林等文化志士辈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为龙舟在聊城生根、在聊城大学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聊城大学龙舟队始建于2002年,是学校与地方联合建立的一支大学生队伍,运动员来自本校体育学院及其他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教练员由东昌府区体育局干部兼任。在地方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下,龙舟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龙舟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多方支持。学校为加强运动队建设,强化管理,于1998年、2003年相继出台了《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办法》、《关于业余运动训练有关问题的规定》。文件对管理职责、学业成绩、经费支出、比赛奖励等都作出明确规定,是龙舟高水平运动队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一穷二白”下探索出的龙舟训练
  聊大龙舟队自建队以来,在结合本地优势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勇于探索,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龙舟队的带队教师吕艳丽是学校2004年引进的专业皮划艇教练员,也是迄今为止国内高校唯一的女性教练,在龙舟界享有较高的声誉。除此之外,聊大龙舟队从选人到训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培训体系。
  据教练员吕艳丽介绍,龙舟队员的选拔标准首要的不是体质,而是有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另外,教练员要重视教学中的训练体系,更要重视培养队员们的随机应变能力。因为赛场的情况是不确定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注意调动运动员的自主性,以此解决突发性的问题。”
  队员的刻苦用功是龙舟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龙舟是体能类运动项目,吃苦耐劳是运动员的首要品质。
比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龙舟产业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雪临说:“多方支持、以赛促训、合作共赢是未来工作的思路。体育产业现在还是一个预想阶段,但是只要有我们的龙舟队在,我们的产业就一定会出现并发展起来。”很早以前,张雪临就设想过拥有自己的运动品牌。他专门请人设计龙舟队的队旗、队徽,注意在训练中提炼龙舟精神和龙舟文化。他甚至还想拥有自己设计的龙舟桨。他表示:“我们要把龙舟队作为一个起点,建立自己的龙舟品牌,使龙舟能为聊大、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