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益萤火照亮留守孩子的童年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王毓静 王聪
  一群大学生,利用暑期公益助学,深入地震灾区的留守儿童中间,用青春的火焰照亮农村留守儿童前行的道路,用无限的激情点燃农村孩子对未来的期望……他们就是来自山东科技大学萤火公益助学团队的大学生。
  24名从300多名报名者中选拔出来的大学生,暑假期间分赴青海湟中、甘肃甘谷、山东滨州,开展了以“传递正能量,共圆萤火梦”为主题的公益助学活动。
一面锦旗的肯定
  在山东滨州东后张村,萤火公益助学团队的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带孩子们观看演讲视频《让世界充满爱》,按照“爱社会、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四个主题,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们学会感受爱、珍惜爱。
  支教过程中,恰逢连日大雨,村里很多地方都被雨水淹了。听到村委挖排水沟的号召后,队员们和带队老师自发到村委集合,帮助村民抗灾救灾。一名支教队员告诉记者:“虽然累得一身大汗,但是能帮助村里做点事,我觉得比什么都值。”志愿者们离开时,东后张村全体村民自发组织给他们做了一面锦旗。这是对他们公益助学最大的肯定。
地震灾区的历练
  在只有4间土房教室的甘肃省甘谷县甄家山小学,萤火公益助学团队的志愿者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支教。他们的助学点距离定西地震震源只有60公里。经过这次地震,他们深感向孩子们宣讲避震逃生知识的重要性。
  在演习现场,当代表地震开始的铃声响起,孩子们迅速双手护头就近蹲在桌子下面;30秒后,当代表可以逃生的铃声响起,孩子们快而不乱地离开教室并在引导员的指引下到空旷的操场上集合。“以后知道发生地震的时候要怎么办吗?”“先护好头,躲避可能从空中掉下来的东西,然后跑到开阔的地方!”这是演习完毕后志愿者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山东科技大学萤火公益助学团队的同学们工作认真负责,都是好娃娃!”甄家山小学校长常克义一句朴实的赞扬为他们的支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雪域高原的升旗仪式
  青海省湟中县加汝尔小学,也是萤火公益助学团队的支教点之一。在那里,志愿者与加汝尔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强化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学校条件简陋,没有音响设备播放国歌,志愿者就和孩子们一起高唱国歌,注目红旗在晨曦中冉冉升起。
  “虽然升旗仪式很简单,但孩子们虔诚的眼神,却让我自己也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名支教队员这样说。高原环境和平原不同,加上天气干燥,队员们流鼻血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会不定时发作,但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叫苦。“我们此次助学活动,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想为他们介绍大山外的新奇世界,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梦想。”萤火公益助学团队队长王聪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