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车跨黄河 方便支教人

  本报讯(记者 艾国庆)今年新学期开学,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多方筹措,开通了5辆教师班车,为200多名教师北跨黄河支教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天桥区在加快黄河北农村学校硬件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师资配置的均衡,先后为黄河北学校招聘新教师126名,派出98名支教教师、名优教师到黄河北支教,其中,今年15个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中的支教教师就达35名。教师班车的开通,为这些支教教师以及在黄河北工作家住黄河南的教师从根本上解除了后顾之忧。
  这是今年天桥区在推行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工作基础上,加快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配套措施。今年年初,天桥区成立了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全区黄河南15所城区小学与黄河北15所农村小学结对,采用“一校两区,统一管理,捆绑评价”的运行模式,城区小学是总校,农村小学是分校,总校校长由城区学校校长任职,全面负责“一校两区”的各项工作。共同体成立之后,总校逐步加强对总校与分校师资配置的统筹协调,有更多的名校长、名教师通过支教的方式,直接到黄河北农村小学任职、任教,农村小学迎来了“城里老师”,农村学校的老师也有机会到城区学校学习培训。此举大大改善了目前农村小学师资落后、教师结构老化的现状,也让农村学校的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城区的优质师资。
  “现在,黄河北学校不仅在硬件上不输给城区学校,而且在城里学校的支援下,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甚至有一种赶超城区学校的气势。”制锦市街小学桑梓店镇中心小学校区校长丁德禄告诉记者。随着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许多以前择校去黄河南上学的孩子也纷纷返回本地就读了,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作用开始显现,真正推动了区域城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