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13-10-1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5122次
本报记者 胡乐彪
从人人都有学上的初步均衡,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均衡,再到人人都能上好学的优质均衡。近年来,枣庄市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间资源差异,努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保证困难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权利,逐渐形成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格局。
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对均衡公平的教育保障的期望越来越迫切。枣庄市教育局局长张磊说:“经费不足、校舍简陋、配套不足等问题,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的主要表现。”他认为,“端平一碗水”办教育,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是关键。如果不能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很难适应建设幸福新枣庄的战略要求。为此,该市以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公共财政投入、基本校舍建设、内部设施配套和师资力量配置上,不断向农村学校倾斜,为教育均衡发展打开一幅崭新的画卷。
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该市2012年公共财政教育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9.98%。在校舍安全工程上,该市自2010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1.58亿元,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中小学楼房率提高到91%,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该市又专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建设、校园绿化和“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食堂、宿舍、公厕等配套生活设施,从而带来农村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针对农村学校教学器具、仪器设施跟不上的实际,该市实施了音体美卫器材配备、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校园建设等工程,为全市631所中小学校配备了音体美卫器材,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均衡化绝不是平均化。这些设备的投入,无论是农村中小学,还是城区中小学,都做到统一标准、统一配备、统一发放。”该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推进城乡优质均衡 鼓励校校办出特色
教育均衡,不仅仅是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枣庄市教育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城乡学校、强弱学校共同发展机制。在农村,科学合理布置中小学校,加大校舍改造等硬件设施投入;在新城区,结合城市建设,建起3所新学校,全部采用小班化教学,以满足新建小区群众的需求。同时,指导部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联合,组建“发展共同体”,通过强校带弱校,实现资源共分享、质量同提高。
不仅如此,该市还从重点学校中选拔懂业务、会管理、有经验的干部到相对薄弱的学校任职,将成熟、有效的管理经验输送到更多学校,将一个个优质教育“高地”连成“高台”。城区学校不是一味地向薄弱学校“输血”,更重要的是帮助薄弱学校“造血”,实现共赢,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09年,枣庄三中教务主任宗秀银到枣庄一中任校长;今年,枣庄三中副校长吴修洪又到枣庄二中任校长一职。这是优质校长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举措。
从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着手,通过实施特色品牌创建、启动优秀教案评选,进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路,则是该市打造优质教育的又一途径。
2009年,枣庄市中小学特色品牌创建工作启动。3年间,有200多所中小学的特色项目参与了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75所中小学的特色建设经验被列入全市重点推广范围。这些特色实践,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成为全市多元竞美、百花齐放教育格局中的代表。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学段的优秀教学案汇编。据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市将逐步推行优秀教学案向网络教育资源转化,建立“空中课堂”,为每名学生提供统一“起跑线”。
为让每个适龄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该市继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将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给“择校热”降温,引导家长从“择重点”向“择特色”转变。
这些举措有效地实现了生源分流,减轻了择校压力,遏制了大班额蔓延,进而促进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
关注弱势群体 增加教育机会
实施教育均衡战略,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还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更加关注困难群众平等受教育权。这一点,已经成为枣庄教育人的共识。
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三个学生群体,该市开展了多方位的关怀关注。全市教育系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每年资助各级各类学生4.5万余人次。目前,农村小学、初中家庭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分别由原来的每生每年500元和750元,提高到了1000元和1250元。
为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尊重,受到同等关爱,各学校推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通过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全部关注、活动全程跟进等举措,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破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难题,枣庄市出台了《城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管理办法》,使他们能够就近入学,并且与当地市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解决了城市建设者的后顾之忧。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该市一方面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家校联系制度,并以山亭区冯卯镇为试点,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打造了一个整合、汇聚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留守儿童合力的大平台。在峄城区曹庄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可以吃上免费午餐。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家委会工作走向深入。枣庄市家委会工作的“枣庄工作法”得到了省家委会项目组的认可。
数字彰显成效。多年来,枣庄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