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课堂走向大世界

本报记者 刘应阶
  10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凤凰彩票的老年节。这天上午,一群可爱的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敬老院,奉上食品,和老人们唠嗑,为老人表演节目,并打扫宿舍。这是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三年级8班开展“温暖献爱心”活动的场景。
  今年雅安地震后的第九天,在长清区清怡园广场上,该校五年级11班的学生和家长开展了“有你‘救’有力量——义卖捐款,爱心献雅安”活动。学生们将崭新的学习用品、亲手折制的千纸鹤和五彩缤纷的玩具拿来义卖。现场爱流涌动,气氛热烈。活动共筹得善款3000余元,当日即寄往灾区。
  在长清区实验小学,类似的活动每周都会上演。
  活动决定于理念。长期以来,与众多学校一样,长清实验小学也因担心学生受到意外伤害和难以解决所需费用等原因,几乎取消了校外活动。如何突破这一瓶颈,走出一条让学生幸福、快乐成长的路子呢?
  自今年3月始,学校向家长借力,在学校家委会的框架内,在全校81个班级全部建立了班级家委会,并以此为载体,开发了家委会“家本课程”,引导家长以教育主体的角色参与到教育学生中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到企业、到社会或参观、或实践,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世界,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
树立课程理念,提供“家本课程”支撑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中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可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的丰富性,符合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需要”的功能定位,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凸显课程的综合化”教育理念。
  长清区实验小学的“家本课程”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而开发的,是对校本课程的延伸。它是在学校的指导和建议下,由学校或家委会成员设计活动方案、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完成的探究性课程或活动课程。“倡导家长朋友借助班级家委会这一平台,利用假期、双休日,与孩子一道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弥补了因安全、收费等原因制约学校无法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短板,延伸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形成家校教育共识,还能帮助家长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该校校长王金池道出了成立班级家委会的初衷。
成立班级家委会,搭建“家本课程”平台
  长清区实验小学在成立校级家委会的基础上,在各班建立了班级家委会,并为其制定了章程,对成员进行培训,保证了其工作的规范性和与学校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学校要求班级家委会本着“自愿、安全”的原则开展活动,活动要经多次商讨再制订可行性计划,确保每名学生及家长都能得到详细信息。各班家委会都建立了信息联络组、活动策划组、资料整理组等,确保了“家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各班家委会都根据家长、学生实际情况和所处地域,从活动计划、交通工具及路线、就餐、内容等环节精心设计组织活动。有的到归德镇雷锋广场参观刘成德事迹展览馆,寻找雷锋精神的足迹;有的到文昌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慰问活动;有的到黄河岸边开展亲子植树活动;有的到莲台山开展踏青远足;还有的家长走进班级与学生们一起包水饺……学生们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增进了友谊;家长与孩子有了深层次的沟通;家长间也有机会相互交流育子经验。
创设多维时空,充实“家本课程”内容
  长清区实验小学还积极创造条件,让“家本课程”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
  每月一次的“家长课堂”活动已成为学生开阔视野、增长阅历、养成良好习惯的平台。该项活动由家长走进班级当教师,讲授的内容是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知识,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学期一次的“课堂开放月”活动已成为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窗口。家长或进课堂听课,或进办公室与任课教师交流,或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不仅观察孩子的在校表现,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也增进了家校理解。学生家长李莉在活动日记中写道:“老师们每天面对着这么多孩子,身上的担子与责任是多么重!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成为老师们的坚强后盾,配合他们的工作,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与老师携手为孩子托起一个美好的未来。”
  “‘家本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为学生的童年生活开辟了一条生命成长的绿色通道,实现了让每名学生健康成长的共赢目标。”学校德育处主任房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