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餐桌”“亲情聊吧”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本报记者 胡乐彪
  “以前我老是为孙子的午餐操心。现在好了,学校有了食堂,饭菜一天一个花样,孩子不仅吃得热乎,而且吃得好。感谢学校做了一件大好事!”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中心小学学生李明月的爷爷高兴地告诉记者。李明月是一名留守儿童,长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他家离学校有5公里远,以前学校没有食堂,每天的午饭让爷爷奶奶很费心。
  记者了解到,阴平中心小学在校生有1500余名,仅留守儿童就有近500名,比例达30%。“看到家远的孩子每天中午放学后坐在教室里啃冷馒头、吃凉菜,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校长孙永告诉记者。经过一段凤凰彩票的筹备,去年暑假开学后,该校办起了校园“幸福餐桌”,让离家较远的学生中午在校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还开通了“亲情聊吧”,让留守儿童在这个冬天感受到家的温暖。
“幸福餐桌”,特困学生享受免费餐
  办食堂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尽管办学经费捉襟见肘,阴平中心小学还是挤出一块来购置了锅碗瓢勺、蒸饭器、消毒柜、冰箱等,保证学生能在学校吃上热饭,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记者采访那天,该校食堂供应的主食有馒头、米饭,菜品有萝卜炖鸡、素炒藕条,另外还有一份蛋花紫菜汤。在学校能吃上两菜一汤,是学生们以前想也想不到的。坐在“幸福餐桌”前的学生们吃得十分开心。
  “平时很少吃到肉,现在几乎每天都能吃上。”吃完一碗米饭后仍未吃饱的六年级学生孙松,一边给记者说着,一边请食堂阿姨给自己再加些米饭,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阴平中心小学按每生每餐一元的标准,给固定就餐的留守儿童补助生活费。更让特困留守儿童高兴的是,该校通过学校拿一点、师生和爱心人士捐一点的办法,使100余名特困学生全部吃上了免费午餐。
“亲情聊吧”,穿越时空的对话
  “爸爸、妈妈,我在学校一切都好,你们放心吧。你们也要注意身体……”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屏幕另一端的母亲眼中闪动着泪花。这是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在“亲情聊吧”里,利用视频与远在浙江打工的父母聊天的一幕。
  为解决留守儿童与在外亲人两地联系不便的问题,阴平中心小学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教室等硬件资源设施,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聊吧”。学校配备了10台电脑,安装了2部亲情电话,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
  与此同时,该校还积极开展“春蕾行动”、“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并建起“快乐书屋”,创办“留守儿童快乐活动站”,构筑起留守儿童监护关爱网络。
  为使“亲情聊吧”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平台,阴平中心小学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服务措施,包括安排老师现场指导亲子视频交流,对父母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等优先安排聊天时段、延长聊天凤凰彩票。有的班主任还与本班留守儿童家长建立了QQ交流群,实现了老师、留守儿童与孩子父母“面对面”交流。
  “过去,学生因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我们也不能及时向父母反映其在校情况,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更是抓瞎。自从有了‘亲情聊吧’,这些问题全都迎刃而解。”班主任刘芹深有体会地说。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由政教主任孙丽为组长的“爱心妈妈团队”,专为学生缝补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