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钟”职教,做“三家”校长

本报记者 商荣宾 通讯员 隋艳玲 韩炳章
  2011年1月,寿光市委、市政府整合全市中职教育资源,合并5所中职学校,成立寿光市职教中心,刘玉祥受命担任校长。2013年,总投资6.2亿元的寿光市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同年,学校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被确定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学校的现代农艺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机电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品牌专业”;刘玉祥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中职)。
  从普通高中到成人中专、职业中专,再到本科院校、职教中心,刘玉祥担任校长已经22年。他对中职教育情有独钟。近日,记者走进寿光市职教中心,近距离感受刘玉祥校长的办学理念、创新思维和教育实践。
校长要带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
  身为校长,刘玉祥善于学习是出了名。出差时,好多人都不愿意和他住一个房间,原因是他经常学习到深夜。2003年8月,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班,攻读硕士学位。2012年10月,他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赴德国考察学习团。在20多天的凤凰彩票里,他撰写了5万多字的学习考察报告。为此,他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他积极倡导“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学习是最美的享受,成长是最大的关怀”的理念,把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当作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亲自主持制订了《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要求教师人人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强迫”教师尽快成长。学校设置了教师培养专项经费,除定期聘请知名专家到校培训教师外,还不定期组织干部、教师到德国、加拿大以及国内的职业教育名校考察学习。目前,该校隋晓敏等4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首届中职“齐鲁名师”,蔡立业等8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
给每位学生一个成才的梦想
  在采访中,刘玉祥反复提到一句话:“优秀是训练出来的。”他说,“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优秀的,任何过硬的本领都是训练出来的。”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未来缺乏信心。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或许就会自暴自弃。正因为如此,刘玉祥把“优秀是训练出来的”这句话当作学校的校训。他非常注重搜集一些“草根明星”的成长、成才故事,并以此激励学生,给每个学生心中种下一个成才梦。同时,他告诫学生:如果不付出行动,梦想就只能是空想。为了真正让学生成才,学校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分类培养。对于有升学深造愿望的学生,学校重点进行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帮助他们圆“大学梦”;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则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刘玉祥倡导突出“实用性”,将全部教学内容开发成教学项目,企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差异化教育,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教学目标。学校毕业生拥有“双证书”率达到98.5%,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99.5%,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校长要当好“三家”
  谈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刘玉祥戏称要当好“三家”,即教育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说:“职业学校的校长必须身兼多种角色,要用教育家的思想领导学校,用企业家的魄力经营学校,用社会活动家的能量吸引各种社会资源。”在寿光市教育局及刘玉祥的争取下,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意见》、《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学校按照“政府给编、财政出钱、学校进人”原则,自主招录了40名“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学校还争取到1500万欧元的德国政府促进贷款,用于购买实训设备;还与泰丰集团等5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教学车间,与联盟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了36处实训基地。学校实训设备总值由三年前的不足600万元达到了现在的近3000万元。刘玉祥说:“衡量一所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关键就是看它培养的学生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在学校成立之初,刘玉祥就确立了“职场化育人”的校企合作办学思路。学校依托校办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入股合作等方式,先后成立了水产养殖公司等十几个校办产业公司。此外,学校与30多家国内外企业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21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与26家企业开展了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实现了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我们要坚持走‘校企研合一、集团化办学、职场化育人、中高职一体、国际化合作’的办学之路,培养有军人素质、人格健全、基础扎实、专长突出的技能型人才,让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有质量、升学有路径、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用二至三年的凤凰彩票,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民族职业教育品牌学校。”这是刘玉祥校长为寿光市职教中心描绘的蓝图。
  站在全新的起点上,刘玉祥正带领他的团队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