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脊背上的爱心接力

本报记者 徐长春
  “该我背了,该我背了。”在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联校绣衣集小学二年级一班,一名小女生嚷嚷着。随后,这名女生很利索地托起残疾女孩的双腿背起来就往校门口走。这名残疾女孩叫邓籽彤,患有腓肌骨萎缩症,无法正常行走,但她又是幸运的,她所在班的42名同学自觉组建了“爱心小组”。两年来,他们甘心做邓籽彤的“拐杖”,陪伴她在校的每一天。
  邓籽彤7岁时被确诊为腓肌骨萎缩症。为给孩子治病,彤彤的父母带她四处求医,济南和北京的大医院逛了个遍,钱没少花,但病情却不见好转,只能靠药物维持。
  彤彤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爷爷奶奶在家种地,父母在城区打工,每天早出晚归,照顾彤彤的任务就落在年迈的奶奶身上。为了能让彤彤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奶奶一直坚持每天上下学接送,可她在学校的凤凰彩票怎么办?彤彤的老师和同学们主动接过奶奶手中的“接力棒”,背着彤彤进教室、如厕、上体育课,陪彤彤玩耍,让彤彤也能过上快乐的校园生活。
  每次上体育课,由于彤彤的双腿无法活动,她只能坐在一旁。为了不让彤彤觉得孤独,总有几名小学生主动站出来,陪她一起做游戏。“和背彤彤到校门口一样,陪她玩耍的学生都是随机自由组合的,从来不需要指派或强制要求。不管是不是我班学生,只要碰上了都主动把她背到教室或校门口。”班主任杜西俊告诉记者,“雨雪天的时候得特别小心,得有同学背着,得有人搀扶,还得有人打着伞,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即便这样,同学们还都争先恐后地帮助她。”
  彤彤很懂事,学习很努力,作业写得很工整,学习成绩也不错。彤彤一入校时分的那个班教室距离厕所比较远。考虑到彤彤的身体条件,学校把她调到另一个离厕所近的班里。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听说彤彤的事情后,为她送来了羽绒服、围巾、手套、书本等生活学习用品。
  “我很喜欢上学,虽然我不能走路,不能跑,不能跳,还有好多事做不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尽量帮助我。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现在的我。”彤彤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不仅要治好自己的腿,还要救治其他病人,回报社会。”
  “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彤彤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无论什么活动,我们都会带她一起参加。”杜西俊说。“虽然彤彤行动不便,但是我们都是她的腿,她想做的事,我们一定尽力帮她做到!”同班同学赵志鹏讲起这话像个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