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部署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本报讯(记者 陈敏)从2016年起设立全市民族教育奖励扶持专项资金,逐步提高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比例;2016年底各县(市、区)完成民族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记者从济南市民族教育工作现场会获悉,济南市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助力民族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
  该《意见》就济南市民族教育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保障措施作出整体规划,确定以“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目标,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实现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的工作目标。
  济南市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鼓励各学校深度挖掘民族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民族观、大局观。
  为增进民族教育融合,该市将在尊重民族学生民族习俗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混合编班、混合住宿管理模式,逐步提高混合编班、混合住宿的比例,并通过互帮互学、友好班级、“手拉手,心连心”、“游学”等主题活动,建立各族学生交流交往平台。
  该市还将通过组建教育集团、输出管理、组建发展共同体、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等方式,加大帮扶力度,整体提升民族教育学校管理水平。至2016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完成民族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鼓励各学校开发适合学校办学实际和民族传统的校本课程,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
  记者从现场会获悉,从2016年起,济南市将设立全市民族教育奖励扶持专项资金,对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课程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学校给予奖励扶持。
  据介绍,济南市目前共有民族中小学23所,在校生8281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54.2%,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8.5%,市区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自2010年以来,全市用于民族教育的投入约9.6亿元,21所民族学校先后扩建和新建了校舍。该市还实施了少数民族学生中考加10分及定向推荐生政策,仅2015年少数民族中考加分人数就达1152人,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升学深造的机会。2015年,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办好每一所民族学校,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是关系党的民族政策落地的大事。我们坚持带着感情和责任发展民族教育,既遵循现代教育的一般规律,又突出民族教育的特殊性,积极构建民族团结教育新常态,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品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