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

本报记者 胡怀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难点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43号文件和鲁办发〔2014〕55号文件精神,《山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日前制定并印发,着力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以留住农村教育发展的“根”。这项教育惠民工程在带给全省几十万乡村教师更高保障和荣誉的同时,也让每一位乡村教师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这是我们的重要历史责任”
  “能否有一个洗澡的地方?能否有一个体检的机会?能否给一点交通补贴?能否有进城学习的机会?能否有一定的文化生活?能否配齐学科教师?能否多进些年轻大学生?……”
  去年,一篇名为《乡村教师的“十个梦想”》的文章引起广大读者的热议。在一次论坛上,文章作者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坦言,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乡村教育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挑战。当前支撑乡村教育的仍然是老中师毕业生,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老民师“转正”过来的,他们的年龄大都在55岁左右,近几年将进入集中退休期。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当教师,“谁来为乡村孩子教书”将成为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截至2015年末,我省共有农村中小学在校生712万名,其中乡村学校在校生243万名,分别占学生总量的62.7%、21.4%;农村教师54.63万名,其中乡村教师18.04万名,分别占教师总量的63.8%、21.0%。这些乡村教师是农村孩子启蒙的明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换来了农村孩子的成长。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启动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很大提高,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乡村教师队伍,扎根基层,2014年我省决定制订《山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办法》研制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多次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教育厅把制定《实施办法》列为重点工作,左敏厅长多次听取文件起草、修改工作情况的汇报,亲自对文稿进行认真修改,以提高《实施办法》的“含金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省编制、发改、财政、人社、国土、住建等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反复研究,形成共识,力求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
  为做好《实施办法》起草工作,省教育厅组织人员到蓬莱市、郓城县进行专题调研,与省编制、发改、财政、人社、国土、住建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到平度、安丘等12个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初稿形成后,又多次召开有市、县教育等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人以及城乡教师、乡村学校校长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2014年12月18日,孙伟副省长召集省有关部门对《实施办法》进行深入研究,作进一步修改。12月29日,省委深改组召开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实施办法》。省委深改组会议认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现代教育,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的重要历史责任”!
多项倾斜措施支持乡村教师发展
  据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祝令华介绍,5000多字的《实施办法》围绕乡村教师的思想品德建设、补充机制、交流机制、培养模式、专业发展、职称评聘、待遇和生活保障以及荣誉制度等8个方面共提出25项重点举措,涉及乡村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诸方面,内容翔实、措施可行。
  补充难、补充质量不高,是乡村教师队伍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在化解“补充难”方面,《实施办法》提出了4项改革举措,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一是加强和规范教职工编制管理。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适当向乡村学校倾斜。落实农村学校机动编制政策,机动编制全部用于补充乡村学校急需的学科教师。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问题。二是完善教师招聘方式。从2016年起,以县(市、区)为单位,不分城区、农村学校岗位,统一招聘、统一分配,并向乡村学校倾斜。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县探索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方式招聘教师。三是实施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用2年凤凰彩票补齐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四是开展大学生到乡村学校支教。2016年春季开学起,每学期安排1万名师范生到乡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职称(职务)评聘是教育工作的焦点热点,最受教师关注。《实施办法》推出2项改革举措。一是调整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二是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办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乡村学校教师和城镇学校教师分开评审,不做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乡村教师往往既要辅导学生学习又要照顾学生生活,难得挤出凤凰彩票搞研究,适当放宽论文要求合情合理。”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调研员李文生认为。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为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执教能力,《实施办法》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制定了一系列计划。首先是改革师范教育,从师资培养的源头做起。据悉,我省将于2016至2018年启动1万名免费师范生全科教师培养计划,选择部分省属师范类本科高校招收免费师范生,面向乡村学校培养本科层次“一专多能”的全科教师,学生毕业取得教师资格并经用人学校考察合格后,直接安排到乡村学校任教。对已入职的乡村教师,则通过实施“乡村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名师送教下乡”等项目,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实施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用5年左右凤凰彩票,为每个学区配备一个特级教师岗位。此外,我省还将加快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7年各市将建成乡村教师网络课程资源平台,2018年建成全省互联互通的乡村教师网络支持平台。
全方位提升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
  提升乡村教师幸福感、归属感、荣誉感,缩小其与城镇教师在职业认同上的差距,多给乡村教师人文关怀,《实施办法》予以更多着墨。
  其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被列为重要任务。为解决乡村教师收入不高的问题,首先要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要求及时足额发放乡村教师工资,全面落实乡镇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政策,适当发放交通补助,研究落实绩效工资总量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同时,依法为教师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将公办乡村学校缴纳的教师住房公积金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足额发放。
  安居才能乐业。妥善解决好乡村教师“住”的问题同样重要。一方面,要求各地落实好无房职工住房补贴政策。适当放宽乡村教师购房贷款条件,利用各地消化库存商品房的有利时机,支持乡村教师使用公积金贷款、低息贷款购买住房。同时启动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把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妥善解决乡村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交流轮岗教师及实习支教师范生等的居住问题,力争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
  为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实施办法》还特别提出,要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选拔时,乡村学校实行计划单列。此外,《实施办法》还提出定期为乡村教师免费体检,要求工会、群团等组织主动协调帮助乡村青年教师解决好婚恋等现实问题,在诸多方面给予乡村教师更多关怀。
  《实施办法》引起全省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引发大家热议。齐鲁师范学院副校长张福建认为,《实施办法》的颁布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决策部署,是惠及广大乡村教师、惠及乡村儿童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邹平县明集镇初级中学教师李波说:“《实施办法》是一份珍贵的新年‘大礼包’。”有着30年教龄的巨野县大义镇中心小学教师朱良才激动地说:“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等荣誉评选指标实行乡村教师名额单列,是教育公平最具有说服力的量化体现,给了乡村教师一个向前冲刺的机会与勇气。”
  乡村教育是短板,教师问题是关键。只有补齐了“乡村教育”这块短板,才能真正实现宏伟的教育蓝图。我省将把《实施办法》实施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省政府将定期开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查,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领导责任,以确保《实施办法》落到实处,发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