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红军小学:德育从习惯养成入手

本报通讯员 孙爱蓉 孙建华

  连绵几天的雨雪,使得村庄里的道路一片泥泞。早上,在去安丘市红军小学的路上,笔者暗自担心:学生们的脚底都沾着泥,今天的卫生如何保持呢?

  走进学校,教学楼前的一幕令我震惊:十几名学生一字排开,站在花坛边的路沿石前,正用力搓掉鞋底的泥沙。学生们如同接到了无声的命令一样,默不作声地搓鞋,静悄悄地离开。前几个刚走,后几个又摆开了架势……

  笔者拉住一名低年级的学生问:“你怎么知道到这里清理鞋底的?”他怯生生地说:“我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这样做,跟着学的。”笔者继续追问:“你知道清理了鞋底有什么好处吗?”他不再紧张了,大大方方地说:“好处可多了!泥带进去的越少,值日生打扫起来越省劲儿。老师说环境是大家的,要精心呵护。”

  这一细节,反映了这所学校的文明程度,更折射出学校的教育思想。这批唱着红色歌谣、浸染着红色精神成长起来的学生,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都彰显着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神奇魅力和重要作用。

  红军小学始建于2012年。建校伊始,学校便决定德育工作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起。

  大方向一确定,接下来是探索与实践。学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征集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确立了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感恩回报、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十大行为习惯的准则及要求。教师们从细微处入手,手把手地反复教导:课堂上铅笔盒、书本摆哪儿,写字时怎样握笔;课下,如何轻声细语保持楼道安静;卫生大扫除时,如何用拖把,如何清理墙壁;在家里,如何整理房间,如何洗手、剪指甲……为了及时巩固行为习惯养成成果,学校制作了流动红旗,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每周对各班进行量化评比。学校还定期开展红军精神励志演讲会。

  3年过去了,如今,红军小学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见成效,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的清脆童音、“三人成行二人成伍”的行走模式等成为校园内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