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程”让学生心灵充满阳光
本报记者 孙媚 通讯员 耿姗姗
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小、落细、落实,不再“纸上谈兵”?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让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近年来,胶州市教体局启动“阳光心灵工程”,盯住群众需求,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课程、学科渗透和个别辅导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深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心语热线”提供“全天候”服务
“老师,我真不想上学了。我的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现在,我爸爸又没工作了,回家经常打我和妈妈。我本来学习成绩挺好的,现在成绩下降得很厉害……”一天晚上9点,杨斌刚睡着,就被一个陌生男孩的电话吵醒。自从成为胶州市“心语热线”志愿者,杨斌慢慢养成了24小时不关机的习惯,随时启动“工作状态”。
2010年,胶州市教体局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全天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热线——“心语热线”(82233300)。该局设立了“心语热线”办公室,召集了16位持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及以上资质的心理骨干教师组成志愿者团队,开展电话和面询服务。
“每次咨询,我们都会做详细的记录。自2010年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咨询电话3597个,接受面询363人次。”胶州市教体局心理教研员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心语热线’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
“我们16位志愿者分组轮流值班,晚上和周末把热线电话转移到个人手机上。”当被问及这样频繁的值班和24小时的“随时备战”是否影响休息时,杨斌告诉记者,“是要额外付出更多的凤凰彩票,但是,想到自己可能会挽救一个孩子,甚至挽救一个家庭,就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我们都很乐意去做。”
特色活动提供“订单式”服务
“发现孩子存在问题,但是我们家长只能干着急。跟孩子沟通吧,孩子也听不进去。”“我家孩子学习比较粗心,怎么办?”“孩子学习热情不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在胶州市第十一中学举行的“胶州市第六届家庭教育咨询大集”现场,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向心理教师咨询种种育子困扰。
“家庭教育咨询大集”是胶州市教体局普及科学教育理念、解决家长育子困惑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受“面对面”咨询6500余人次。第十一中学校长刘琦古认为:“家庭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一直以来却是最薄弱的环节。‘家教大集’把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向家庭延伸,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
“心语热线”志愿者杨志亮向记者介绍:“为保证咨询效果,我们通过家长问卷调查,总结出家长关心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亲子关系’、‘青春期教育’、‘家长职责’等13类问题,并根据各自专长做了分工,设置了13个咨询‘主题摊位’。家长根据自己要咨询的教育问题,到相关‘摊位’上,面对面与我们交流。”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指挥棒。”胶州市教体局局长刘兴德说,“我们就是要针对实际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实事。”
2013年,该局又推出“心理讲堂进校园”活动。“心语热线”志愿者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设置了23个“主题课”,根据志愿者的专长做了分工。每学年初,各中小学及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布的主题中选择,由志愿者到校园以讲座或团体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活动。
在“心语热线”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张特殊的“课程表”。根据安排,2015年,16位志愿者利用周末凤凰彩票,为89所中小学、幼儿园送去“情绪管理与心灵重建”、“做智慧的家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等公益“心理课”。
“刚从学校放学回家,还没来得及吃饭,我就催他做作业。周末,我还为他准备了各种补习。”听完讲课的张先生感慨道,“本来我还觉得委屈,为他操心,他怎么不买账?今天听老师一说,我感觉我的教育方法确实存在问题。以后真要向专家多请教!”
专业队伍提供“全覆盖”服务
“心灵部落”是胶州三中姜宝腾老师与几位热爱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于2005年建立的心理健康专业网站。“我们起步比较早。当时,心理健康教育还不被重视,资源也少。2011年,我们这个网站点击量突破400万,是当时山东省最大、国内排名前十的心理健康专业网站。”姜宝腾万分感慨,“我很高兴,心理健康教育终于迎来了‘春天’!”
“这几年,胶州市教体局先后组织我们赴北师大、上海闵行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国心理特色学校上海市七宝中学、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进行培训学习、观摩交流,并请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员张玲玲、上海市特级心理教师鞠瑞利等全国名师来胶州讲学。这些举措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姜宝腾告诉记者,“前不久,胶州市成立了心理名师工作室,我很荣幸成为主持人。”据了解,工作室6名成员到全市各学校开展示范课、读书会等活动,还与6名年轻心理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引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该工作室正在全力开发胶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包括每个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示范课、教案、相关心理学材料、课件等。
近年来,胶州市不断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和心理教育辅导室建设,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积极探索学习沙盘、曼陀罗绘画等心理咨询技术,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短短几年,该市涌现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教师86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教师342名,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心理专(兼)职教师“全覆盖”。全市所有高中学校和大部分初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
据了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胶州市教体局创立了“心语之声”电子杂志,涵盖“心灵探秘”、“心语之声”、“趣味心理”、“心理故事”、“心理学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开通了“胶州教育心语之声”公众号,每天发送“早安心语”、“心灵鸡汤”类文章,让全市师生、家长共享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如今在胶州,“有心理困扰,打热线、找专家”已经成为常态。这种常态背后,是胶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飞速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刘兴德告诉记者,“我们将不断探索新途径,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小、落细、落实,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更多家长和学生受益,为学生成长成才、为家庭幸福保驾护航。”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