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12对城乡学校结对 精准帮扶效果明显

  本报讯(记者 侯国际 通讯员杨祥永)“去年我们学校还是重点监测单位,今年就被评为银牌学校。”在刚刚结束的全县教育教学表彰大会上,郯城县花园乡中心小学校长李善坤手捧着银光闪闪的“全县教学工作银牌学校”匾牌高兴地说,“感谢全体教职工辛苦工作的同时,更要感谢实验二小的直接对口帮扶。”

  与花园乡中心小学类似的还有郯城县第四中学。该校去年也被列为重点监测单位。经过一个学期的奋斗,在县实验中学的对口帮扶下,学校成功脱离“重点监测区域”,一跃成为全县教学质量先进学校。

  据了解,郯城县这项工作始于20159月。为充分发挥城区县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郯城县将12所城区县直学校与乡镇农村学校结成对子,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该县要求,各帮扶单位要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对受帮扶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对口帮扶,使受帮扶的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等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该县教研室主任张可德介绍说:“对口帮扶工作原则上要求城区县直学校的领导班子定期到对口帮扶的农村学校传授管理经验,加强受帮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指导工作,帮助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受帮扶学校组织建设工作。但是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很多学校也因地制宜,设计出了适合自己的帮扶策略。”实验中学的“361”课堂教学策略、郯城五中的“五步三层”教学模式、实验三小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都通过结对帮扶渗透到了农村学校。各结对学校在领导班子之间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的同时,还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和干部挂职锻炼来相互交流学习。据统计,半年多来,各结对学校间共进行教师交流160余人次,其中县直学校下乡支教93人,农村教师到县城学校轮岗75人。此举在促进受帮扶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农村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离不开县直学校教学教研和课堂教学方面的帮助。郯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刘红介绍说:“我们和花园乡中心小学之间每学期每学科要开展4次以上集体备课、4次以上以课堂教学为专题的研究活动、1次以上教学经验交流会、2次以上说课教研活动;每学年开展2次以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开展12个新课改的课题研究。”

  充分的教研交流不仅带来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更带动了农村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花园乡中心小学在2015年的全县“一师一优课”评比中有7人获得一等奖,6名教师被评为郯城县“学科名师”,1人被评为郯城县“名班主任”。校长李善坤说:“我们这一个学期获得的荣誉比过去3年加在一起的都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老师进步的速度有多快。”

  郯城县教体局局长张学智介绍:“现在,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我们教育系统开展精准扶贫,不能仅仅局限于上级安排的扶贫任务和对部分贫困学生的资金资助,更重要的是对薄弱学校进行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上来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因此受益。开展城区县直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工作,就是通过县直学校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将城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理念传送到农村学校,让农村学校管理、教学水平更快地赶上来,尽早‘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