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综合施策破解中小学大班额

本报记者 商荣宾 通讯员 王文增
  “要多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好大班额‘教育短板’,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8月12日,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到教育局调研工作,与部分教育工作者座谈时强调。寿光市深入贯彻去年9月份我省召开的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会议精神,综合施策,强力推进,解决大班额工作成效显著。2015~2016年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22所,规划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规划投资9.4亿元;工程完工后将增加学位1.6万个。截至目前,全市开工在建项目学校18所,其中已竣工投用10所,开工面积30.6万平方米,完成投入6.3亿元。
  为了筹集建设资金,寿光市创新投资模式,按照“财政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原则,深入推进教育投入多元化,全面改善学校布局。对规划中的破解“大班额”学校建设项目,寿光市政府出台了《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方案》,明确规定:镇(街、区)所属学校的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和镇(街、区)财政共同承担,根据镇(街、区)财力状况按30%、50%、70%比例进行奖补;市属学校建设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在确保财政投入主渠道畅通的同时,该市还创新投资模式,拓宽投资渠道,采取多元化投资,运用PPP模式,建设东城高中,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学,把发展民办教育同扩张优质教育资源相结合,大力倡导民间办学,争取社会投资,重点抓好世纪凤华学校和屯田学校建设。投资2亿元的世纪凤华学校由乐义集团建设,投资1.5亿元的屯田学校由屯田村集体投资建设。今年8月底,两所学校都已竣工投入使用,完成投资3.5亿元。
  破解大班额,师资配备是关键。寿光市建立健全新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该市编办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生源状况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自主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2015年、2016年全市共招聘教师566名。为有效解决破解大班额中教师不足的问题,该市财政、人社、教育部门还会同城区缺编部分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17名聘用制教师,所需资金由市财政保障,目前聘用制教师已全部到岗。
  为了推进破解大班额工作,寿光市优先划拨土地用于建校。在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情况下,根据学校建设需求,该市已解决学校建设用地近300亩。同时,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用地改建学校。原特教学校和招生办整体迁走后,规划在原址新建师范附属小学,投资约1500万元。目前,该学校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为了确保破解大班额工作落到实处,寿光市政府成立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协调解决大班额工作,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建设规划、用地、教师配备、经费投入等问题。同时,完善工作督导机制。该市把解决大班额问题列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年度惠民实事,列入对镇(街、区)科学发展考核内容。市委市政府督查局重点督查项目进展,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强力推进校区建设,全力完善学校布局,推进大班额问题彻底解决,实现“布局合理、建设达标、相对均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