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东风劲

本报记者 孙荣光

  “我伸手与你为伴,

  让阳光更加绚丽灿烂;

  我邀你一同成长,

  让关爱清泉源源不断……”

  朱羲鹏说,每当唱起这首《从远方来》,他都会想起志愿者们来沂源支教的情景。朱羲鹏是淄博市沂源县的一名小学教师,也是这首歌曲的词作者,还是山东省教育志愿者协会5200名志愿者中的一员。

  2014年以来,我省发起成立教育志愿者协会,紧密结合打赢扶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专业化项目平台运作,将分散的志愿服务活动汇聚起来,握成拳头,发挥教育志愿者专长,助推弱势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如今,我省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领域的特色品牌。

凝心聚力 为了共同的梦想出发

  做一名教育志愿者,一直是济南市历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王克梅的梦想。

  “早在上学的时候,我就趁周末凤凰彩票在学校周边照看留守儿童。”王克梅说,“我特别想去山区支教,但为了照看年幼的孩子就放弃了。”在她的心目中,志愿服务就是一群有爱心、有理想的朋友聚在一起,怀着感恩的心,去奉献,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提升自我价值。在山东,和王克梅一样怀揣教育志愿者梦想的教师不在少数。

  20147月初,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在全省范围内发起招募教育志愿者行动,受到全省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在不到两个月的凤凰彩票内,就有1383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报名。同时,学会制定了山东省教育志愿者协会章程,在全省教师中征集、确定了志愿者誓词、会旗和LOGO,将“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作为教育志愿服务口号。

  201495日,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山东省教育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了。

  “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教育志愿者……”在成立仪式现场,当百余名教育志愿者站起身、举起右手,在志愿者代表的带领下高声宣读志愿者誓词时,一股暖流瞬间涌入每个人心里,教育工作者的志愿精神在这一刻凝聚。在首批近1400名志愿者看来,协会的成立让他们找到了组织。

  “教育志愿者精神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是对高尚师德的弘扬,是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教育志愿者开展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要集思想引领、专业支持和行为帮扶于一体。教育志愿者要发扬奉献精神和专业精神,秉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师敬业乐业、家长社会满意的志愿服务目标,积极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打造具有山东特色和教育行业特色的社会公益品牌。”在协会成立仪式上,省教育厅厅长左敏与志愿者们共勉。

  济南市章丘四中地理教师王晶华回忆,参加成立仪式后,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说:“很早以前,我们老师就开展过送教下乡,但这次由省教育厅来策划和组织,让志愿者工作更有意义。”在王晶华看来,不少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与城市里的学校没有差距,最大的差距是作为“软实力”的师资力量。“送教下乡”,便是输送教育“软实力”,与乡村教师沟通交流,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

  在活动初期,来自全省各地的志愿者承担了大量的培训工作。齐鲁师范学院86名教师报名参加教育志愿者协会,其中10名教师参加了试点项目并牵头两个学科的方案设计与实施。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5名音乐教师参加支教。济南市市中区、槐荫区各派出了10多名音乐教师参加送教,其中济南胜利大街教育集团派出了3名音乐教师支教,济南纬十路小学、民办学校济南外海实验学校也分别派出2名教师参加支教。济南三中不仅选派了优秀教师支教,还从道具、服装、化妆等方面为志愿者们提供便利,为开展培训节约了不少资金。

  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的4名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虽然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内,但我们也属于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教育同样重要,我们会力所能及地发扬志愿精神。”她们说。

  截止到目前,全省已有5200多名来自高校、中小学、教科研单位的教师通过自愿报名和审核注册,成为教育志愿者。

  “为什么要倡导志愿服务?”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道,“山东有100万名教师,有多少专家力量可以用?说到底还是需要优秀教师帮助大多数教师发展。如果有1万名卓越的教师站出来参与志愿服务,那这些优秀教师就是我省最可宝贵的专家资源。所以,我们需要一种伟大的志愿服务精神。传统文化讲‘仁者爱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就是由己及人,推己及人,就是要把自己的卓越推及别人。自己好,也要帮助别人好。这是在真正践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精准发力

项目化运作扶助乡村教育

  “教育志愿者拥有高尚的师德、共同的理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专业才能各有所长。如何把他们有效组织起来,人尽其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育志愿者协会成立之初,省教育厅教师处处长祝令华就这个问题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说:“必须为他们建立适宜发挥专业才能的专业化项目平台!”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项目”是教育志愿服务开展的首个项目,通过送教下乡的方式,培训乡村教师。针对山东省乡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小学英语、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低、兼职教师比例大、职业发展意识淡薄、教学方法滞后的突出问题,他们大力开展农村英语、音乐教师学科技能培训。

  从20149月至20158月,以郓城县为项目试点,教育志愿者采取“统一培训方案、送教下乡、连续培养”的模式,利用周末和假期凤凰彩票,对全县小学英语、义务教育学段音乐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全员培训。一年来,志愿者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凤凰彩票,不辞辛苦,不求报酬,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共组织送课807节,培训郓城县小学英语教师307名、中小学音乐教师224名。与培训前相比,参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有了显著提高。

  在志愿者和郓城县参训教师共同筹备的“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主题汇报演出中,登台展示培训成果的教师达270名,占参训教师的54%。“会演节目和课堂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大都契合送教的主题,让老师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张英梅说。

  “教育志愿服务,改变的不仅仅是受训教师,也改变了郓城县的教育生态。”时任郓城县教育局局长吕端方说道。

  20159月,省教育厅在认真总结试点项目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送教方案,扩大教育志愿服务活动范围。在商河县、沂源县等14个财政困难县开展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扩大试点,培训中小学英语、音乐教师3811名。至20167月底,参加义务支教的教师844名,义务送教7980人次,授课32784学时。

  除了重点推行“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项目”以外,省教育厅结合打赢扶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工作,还设计实施了“省定贫困村学校校长教师全员培训”、“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幼儿园园长轮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援青援疆名师送教”、“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指导”等4类志愿服务项目。其中,组成由40多名齐鲁名师、名校长参加的义务支教团,分成9个专题组,利用周末凤凰彩票送教下乡,对省重点扶贫村的校长、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现已培训乡村学校校长、教师21451名;从教育志愿者中遴选知名教育专家和齐鲁名师,组成山东教育援疆送教讲学团,赴新疆喀什开展送教讲学活动,已举办专题讲座24场、听评课160节、示范课160节、教学研讨会80余场,使受援地2000多名教师受益;自2016年起,从教育志愿者中遴选出1500多名优秀教师,承担全省67万多名中小学教师“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常态化指导工作。

  通过专业化项目平台运作,教育志愿者协会将分散的志愿服务活动汇聚起来,握成拳头,既使不同特点与专长的教育志愿者都找到了发挥才干、施展本领的舞台,又让教育志愿服务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成效给力

全方位支持打造最美风景线

  “涓涓细流,汇聚江海。”两年来,教育志愿者已成为山东省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农村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项目为例,通过为期一年的培训,根据项目终测数据,小学英语参训教师学科基本技能达标率由49%提高到78%,音乐教师的键盘、声乐、舞蹈3项学科基本技能达到高级水平的比例由7%提高到52%。同时,项目采用的“一带一”教学模式,为贫困地区培养并留下了一批学科“种子”教师,成为助推乡村教育长远发展的“星星之火”。

  在送教活动中,志愿者每到周末就从各地赶到边远的受援地义务支教,风雨无阻。他们不求报酬,不辞辛苦,精心授课,全身心投入,以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强烈地感染着每一名参训教师,唤醒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职业精神,带动受援地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57月,郓城县试点项目结束后,22名符合条件的参训教师全部自愿报名加入了义务支教团,以感恩之情反哺社会,成为教育志愿者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两年来,山东省教育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意识逐步为大多数教师接受,参加志愿服务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目前,注册教育志愿者从2014年的1342名扩大到5215名,其中高校教师535名。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也深受教育,特别是对高校教师来说,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了解、研究、联系基础教育的广阔平台。鲁东大学英语教师罗娜就在支教后由衷地感慨:“我走进沂源,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沂源却走进我的生命,为我打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如今,教育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师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育志愿服务之所以能够在省内燃起燎原之火,除了志愿者团队优秀的素养,也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教育学会在组织管理、制度保障等方面助力的“东风”。

  我省先期建成的“山东省教育志愿服务网”,实现了志愿者管理信息化。成立了教育志愿服务常设工作机构,由教育志愿者协会与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共同承担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开展骨干志愿者培训,两年来组织了3次培训,培训骨干志愿者780人次。成立志愿服务项目省级学科核心专家组,统一研制项目培训方案和考核标准。将志愿服务项目纳入省级师资培训项目,为每名教育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承担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食宿费和交通费。

  同时,为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通过建立教师志愿服务“积分银行”,对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认证登记并通报其任职单位,纳入教师评价考核内容。中小学教师志愿参加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的,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按其志愿服务授课学时数的两倍登记继续教育学分。对优秀教育志愿者,优先推荐其参加国培、省培高端培训,优先入选省级培训专家库,在评先树优活动中优先考虑。在实施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中,实行优秀教育志愿者推荐名额单列,迄今已有2名优秀教育志愿者入选“第三批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两年来,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先后为775名教师颁发了《教育志愿者荣誉证书》,在全省教育志愿者中评选出100名优秀教育志愿者。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教育志愿者送教下乡培训农村教师活动情况的通报》,对教育志愿者给予通报表扬,大力宣传教师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集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随着我省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已经在教师群体中蔚然成风。今后,我省将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规模,面向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特色教育、课后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