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青岛大学人文社科创新发展

丁志高
  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随着大学职能的延伸和拓展,大学被赋予很重要的角色,科学研究恰恰最能反映一所大学的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大学是学术的殿堂。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意义的深层次探索,人文社科在学科体系中越来越重要。一所大学能否成为真正的综合大学,人文社科的强弱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
  青岛大学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很好的办学声誉,尤其是浸润着青岛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许多优秀生源,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从目前学院设置和教师自身的情况来看,人文社会科学从规模上足以支撑学校的半壁江山。但是,要从后劲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下面,我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谈一些体会。
坚持管理以服务为本,
强化服务意识
  2011年11月,我由师范学院科研科科长调任科研处社会科学办公室副主任。这虽是一次普通的岗位调整,却令我非常振奋。我是一线教师出身,也一直从事科研管理工作,能够站在全校工作的新视角为广大教师服务成为我的人生追求。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内在的潜能和善意。”管理是一门真正的博雅艺术。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这门艺术在特殊文化中生根发芽。我受到这一思想的启发,一直在思考:社科办虽然是一个管理部门,有一定的管理职能,但关键的问题还是服务。服务到位了,政策解读清楚了,教师们自然愿意到这里来,自然愿意和我们交朋友,自然愿意与我们交流心得体会;交流的契机自然成了服务的机会,工作自然成了一种乐趣。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提高政策水平,不断强化自己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管理以服务为本”。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入库成果开始遴选。这是我校第一次申报。我认真研究相关文件和政策要求,主动对接符合要求的教授,学习兄弟院校的申报经验,详细论证有关成果的可行性。最终,孟天运教授的著作《先秦社会思想研究》成功入选。这是我校首个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成果,标志着青岛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同年,该成果又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3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孟天运教授的“轴心时代东西方社会思想比较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这也是我校第一个获批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归于用心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多年的科研管理经验告诉我,细节在关键时刻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为科研服务尤其如此。从项目申报、立项审核、项目结题到科研奖励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做足文章。因此,我们详细制定了工作规程,细化了工作流程,形成了一套相对严谨的工作程序。2013年底,鉴于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较少,在分管校领导的指导下,学校全面实行了社科基金项目预答辩制度。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对所有学院的每一份标书进行认真审核,认真督促各学院对标书进行答辩修改,然后组织聘请校外专家对每一份推荐的标书进行评审。辛勤的汗水换来可喜的成果。在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青岛大学获批立项突破10项。我和学院相关负责人一起到鲁东大学等兄弟院校学习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经验。当年,我校金成根、朴英姬两位教师的项目获批立项。这也是青岛大学第一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科研管理工作关键在于用心,用心就是要打好“有把握之仗”,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2015年,每3年申报一次的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开始申报。这是我国目前人文社科界的最高奖。在即将启动申报工作前夕,我提前查看教师们的成果,认真筛选出有影响力的成果,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动员相关教师申报,并做好服务工作。有的教师工作忙,我就帮助他整理材料,并按照有关要求填报申报书,再上报教育部社科司。细致的工作换来丰硕的回报。最终,钟永光教授的著作获二等奖,刘怀荣教授的论文获三等奖。这也是继2009年刘增人教授获二等奖之后,青岛大学再次获得该奖项的二等奖。
承续优良传统,不断推进工作创新
  认真研究青岛教育史和青岛大学办学历史,不难看出,上世纪90年代,与同时代的其他高校相比,青岛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水平和地位都是辉煌的。从2015年开始,学校加快了综合改革和争创“双一流”的步伐,尤其是在学科调整和院系设置方面迈出了跨越式的一步,为人文社科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
  在2016年的机构设置中,学校成立了人文社科处。要想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就不能囿于过去的经验和狭窄的视野,就必须大胆推动工作创新。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到“细心、真心、用心”,还要做到“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就是要主动出击。只有占得先机,才能赢得发展。在申报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与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反复沟通,争取到最多的凤凰彩票,让周远斌教授修改标书,并把周教授的项目材料转给同领域相关的专家,让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不懈的努力,周远斌教授的“域外《论语》学研究”获批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是青岛大学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该层次项目立项,标志着青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又跃上一个新台阶。
科研管理工作往往决定于工作的“一丝一缕”。唐代诗人秦韬玉有一句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价值追求。一所大学要成长为一流大学,必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和精英,需要一流的大师,更需要一流的管理服务人员。如果每个人都以追求卓越、奉献一流的精神默默付出,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就会更有活力,理想的好大学就一定能够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