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成功克隆“国宝级”小麦基因
发布日期:2017-05-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87次
本报讯(记者 黄玲)山东农业大学付道林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来在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克隆太谷核不育基因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为实现小麦等作物杂交制种创造了条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4月28日以《小麦Ms2基因编码的稀有蛋白导致禾本科植物的雄性不育》为题发表该研究成果。
1972年,山西省太谷县农业技术员高忠丽在田间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小麦。这个小麦后来被命名为“太谷核不育小麦”,其不育基因的国际基因代码为Ms2。上世纪90年代末创制出的“矮败小麦”,即矮秆和不育紧密连锁的太谷核不育小麦。2010年,付道林团队开始利用图位克隆技术进行Ms2基因的克隆研究,并构建了“矮败鲁麦15”的基因组人工染色体文库。他们利用Ms2区域的特异标记,筛选并获得了8个阳性克隆,成功建立了Ms2区域的物理图谱,分离到太谷核不育Ms2基因,并通过反向遗传学验证了该基因的功能。
1972年,山西省太谷县农业技术员高忠丽在田间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小麦。这个小麦后来被命名为“太谷核不育小麦”,其不育基因的国际基因代码为Ms2。上世纪90年代末创制出的“矮败小麦”,即矮秆和不育紧密连锁的太谷核不育小麦。2010年,付道林团队开始利用图位克隆技术进行Ms2基因的克隆研究,并构建了“矮败鲁麦15”的基因组人工染色体文库。他们利用Ms2区域的特异标记,筛选并获得了8个阳性克隆,成功建立了Ms2区域的物理图谱,分离到太谷核不育Ms2基因,并通过反向遗传学验证了该基因的功能。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