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协同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本报讯(记者 岳茂超 通讯员 赵永)近年来,平邑县提出“在均衡发展上不让一所学校掉队,在优质教育上让每个孩子健步前行”的目标, 建立校际协同发展共同体,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段之间的共同发展,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该县在学前教育阶段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社区、农村幼儿园由乡镇(街道、开发区)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严格实行幼儿园“划片招生”,实现幼儿就近入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学校联盟,捆绑管理”,并在学校层面实行四项均衡“组合拳”,让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县城,真正下到农村、山区,实现了城乡办学无差别。
  为打破城乡壁垒,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共享,该县自2015年起就对全县城乡办园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大力推行“一园带多园”的城乡办园模式。总园和分园实行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园所文化、统一管理制度“三统一”,逐步实现管理模式、师资力量、教育资源“三个均衡”,整体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实现了总园、分园的共同发展提升。 
  为实现城乡学校同步协调发展,该县大力实施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全面实行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实现县直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无缝隙对接管理。该县组建的赛博教育集团下设西校区、城东校区、朝阳路校区、金银花校区和思源实验学校,县实验小学联盟下设老校区、二实小、三实小、四实小、文化路校区、永庆小学等校区,特教联盟下设特教校区、兴水路校区和河湾校区;6所县直小学与地方镇、卞桥镇、临涧镇、郑城镇、温水镇和丰阳镇等偏远山区的12所小学建立城乡结对帮扶机制。“现在,咱山里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城里相比没啥区别了,城里孩子有的我们都有,以前无法开的实验课、信息技术课现在也能开设了。”临涧镇东庄完小教师刘利玲自豪地说。
  目前,在平邑县,无论是南部山区还是北部丘陵的镇街中小学纷纷“变身”,与实验小学、兴蒙学校、赛博中学等县直优质学校结成校际协同发展共同体。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提升,也引发了学生“回流”潮,已有800多名在城区学校就读的农村学生转学回了家乡学校。“农村山好、水好、空气好,学习环境更好。既然是同样的师资、办学条件,当然是转回家门口的学校更好。”临涧镇中心小学学生梁萌的爷爷梁彦秋连声说了五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