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让学生更好适应高考综合改革

本报记者 孙军
  青岛市近来积极贯彻落实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为学生综合素质增值”的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据悉,青岛市教育局2017年就下发《青岛市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意见》,要求学校通过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等方式,为每名学生确定一名导师,对每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各方面予以指导。
“五员”作用集于一身的新型教师
  青岛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车景华告诉记者,“导师”称号,不再是大学教授才有的荣誉,拥有自己的导师,也不再是研究生才有的福利。如今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青岛市所有高中学校已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思想引导员、课业辅导员、心理疏导员、生活指导员、成长向导员“五员”作用集于一身的新型教师,在青岛高中学校亮相。
  2月25日,2018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的学生给自己的导师颁发了聘任证书。该校从校长到任课教师都是学生的导师,每名学生在校期间都配备成长导师,形成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局面。学生和教师经过双向选择,共同签订协议书,由导师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帮助、学法指导、经验传授、行为提醒等。校长孙睿告诉记者,针对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实施后首批参加高考的2017级高一学生,学校把学生选课指导也纳入导师指导范围。
  为构建全员育人格局,青岛58中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通过个别谈话、课外辅导、小型家长会等形式,让导师润物无声地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学校每学年都组织开展“心灵相约”、“做一天学生”等教育教学体验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换位体验,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使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生涯规划融为一体。
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导师制
  有人把青岛实施的全员育人导师制称为“全面导师制”。这是因为,从覆盖对象上讲,它是一种全生导师制,确保每名学生的情况至少有一名教师了解;从参与教师的学科上讲,它是全科导师制,每一名高考学科教师都参与导师制实施,确保学生能够从兴趣出发选择学科导师;从凤凰彩票跨度上讲,它是全程导师制,实行的是从高一到高三的导师一贯制(中间个别学生可以调整导师);从导师责任上讲,它是全方位导师制,导师不仅指导学习、生活、活动、心理、个性化发展、学科规划、目标规划等方面,还在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帮助。
  青岛超银学校校长潘晓莉告诉记者:“学校向学生发放学业规划意向调查表,由学生提出申请,班主任根据学生高考报考意愿和各科学习情况,与各科任课教师进行协调,确定学生的导师。”导师不仅要每周与被指导的学生沟通交流1-2次,引导学生做好高中学业规划,还要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以便及时了解被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帮助。就自己的导师选择,该校高中部学生小彭介绍:“我高考‘6选3’意向科目是物理、化学、地理,其中化学比较弱,所以选择化学老师作为导师。老师可以根据卷面详细分析我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找到弱点和不足,并帮我制定学习方案。”
让师生变得相亲相近
  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全员育人导师制对每一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导师可以传递信息供学生作出决定,可以从教师的专业出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阶段性建议,可以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还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帮助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等。在情感层面,由于师生的深入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得更深刻,教学活动的开展会更顺畅,这将极大改善师生关系。
  青岛58中高一(2)班学生邸恒烨说:“上个学期,班主任成了我人生中第一位导师。导师不仅在学业上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也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
  全员育人导师制,让处在中下游的学困生同样受益。在青岛3中,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少了。那些学科成绩差的学生,在自己导师的课上,都会认真听讲。即使不能全听懂,也不会做小动作、开小差。
  车景华表示,根据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一参考”即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这对学校的师资、场地、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全员育人导师制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全面指导,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