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网络让课堂“火”起来
发布日期:2009-04-23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5179次
本报记者 陈德亭 通讯员 孙增美
“我终于脱‘贫’了!操作电脑终于不再求人了!”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朱可红举起记满网络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的笔记本兴奋地说。“咱也可以上网冲浪了!想要啥资料就有啥资料,还有自己的空间,太棒了!”该校数学教师郑俊哲也眉飞色舞地嚷着。教师们一边络绎不绝地走出学校报告厅,一边啧啧称赞刚刚结束的网络培训。
这是该校新一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结束时出现的一幕。这次培训由该校信息技术组老师组织,教师全员参与。他们结合校园网及学校在各级教育网站开设的博客、论坛等交流平台,就注册和登录网站、上传和下载资料、留言和交流等相关技巧,对老师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该校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收获颇丰。
绿色备课为师生减“压”增效
“有优美的乐曲,有漂亮的动画,可以参加有趣的游戏,还能长知识,我们特喜欢英语课!”几个可爱的学生在刚刚下课、走出教室的郇新红老师身后仍余兴未尽地边讨论边嬉闹。
谈起课堂教学,郇老师感慨万千。几年前,她常常为英语这门语言学科枯燥的一面犯愁,总是苦于没有更多的花样让语言学习更加形象和生动。刚刚普及电脑的时候,让她欣喜的是能够从网络上随意搜到精彩的图片和音乐等素材。可是从浩瀚的网络上挑选或者制作一个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表现方式于一体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却需要投入大量的凤凰彩票和精力。现在好了,学校几处网络交流平台有教师们搜集的各学科优质课件,既让教师们大开了眼界,也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在该校校园网、FTP服务器资源库、教师发展博客等空间,只需轻轻一点,教师就能搜索到大量的课堂教学实录、多媒体课件、教案等资料。老师们既能根据教材要求增删修改,还能参考丰富的师生留言,进行反思和重建,充分做好“二次备课”,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样,保证了教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备课质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目前,该校师生的写作也已与网络接轨。每位教师都在校园网或其他教育网站建起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学校每学期上传博文达3000篇。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该校教师对发表博文进行网络交流和探讨早已是轻车熟路。另外,该校学生作品也通过网络“走”向了全国。该校少年文学院刚刚起步时只有一本手抄本的《绿风》社刊,最近几年,学校将目光转向了网络,在几家全国性文学网站和“教育在线”上都建立了作品“基地”,将学生优秀作文上传交流,汲取全国各地师生的评点,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该校还凭借网络开展了文学采风、交流、采访等多种活动,不少学生创建了自己的文学博客,学校将优秀学生作品结集出版《花季属于我们》、《水色正清》、《忘归的夏日》、《阳光的舞蹈》、《期待花开》等16部。文学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得到迅速提高。
绿色教研促师生共同成长
点开临淄区实验中学校园网,“教学科研”、“德育”、“教师园地”、“教学资源”、“远程教育”、“心理世界”、“法制论坛”、“教师发展博客”等栏目映入眼帘。“我很喜欢‘教师发展博客’这一栏目。在这个方寸之间,荟萃着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声音。博文不仅来自课堂实录、名师公开课和专题讲座,还有来自各级各类培训的资料和一些刚刚参加完优质课评选的教师的感悟等等,这些东西更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该校语文组教师侯玉霞深有感触地说。采访中发现,该校校园网的建立不仅为推进教育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参考依据,让老师们既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科研成果,还可以让老师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不断“充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该校语文教师李圣梅在自己的博文《在反思中成长》中写道:“以前整天忙于备课、布置作业和辅导学生,埋头苦干,很少抬头看看。近几年,看到网络上老师们的帖子和留言,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太陈旧了,便不由自主地开始探究教学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参与讨论,思路上常常有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将汲取的理论知识和领悟到的技巧应用到课堂教学上,看着学生们带着新奇在快乐中学习,才感觉到以前的课堂真是故步自封了!”
授之以渔,让每位教师都品尝到在网络里“冲浪”的酣畅,是该校给予老师们的“业务福利”。该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网络培训,不断增强教师的网络应用技术能力,并将远程研训融入学科教研常态工作。对各学科远程研训进行登记、监督,使网络教研真正成为师生汲取营养、自主提高的大课堂,成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大舞台。
针对学生沉迷网游让家长为之苦恼的普遍现象,该校不断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还组建了计算机、电脑机器人等兴趣小组,“疏”、“堵”结合,引导学生学会文明上网,进行知识“扩容”和“储备”,增强了学生的自制力,提高了网络学习能力。每逢节假日,该校都会下发家长反馈表,由“监察组”专门负责,进行全面了解和“摸底”调研,规定学生在参与网络上的活动之前,要有父母监护,让网络在学生心中“扬长避短”。
此外,该校还将个人规划与制度、统一要求与自主发展、“请进来”与“走出去”、问题与课题相结合,“逼”着老师们走上了一条快乐、幸福的研究之路。这也是该校实施“科研导航、科研兴校”策略的具体措施之一。正因如此,该校师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由该校教师韩立恒辅导的电脑动画《江雪》获全国一等奖,学生先后捧回全国中学机器人比赛搬运项目第一名、全国电子报刊设计第一名的大奖。3名学生代表中国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国际机器人大赛,战胜30多个国家的选手,获得机器人搬运项目第六名及该项目最佳设计奖。2008年,该校学生李建霖又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初中组决赛全国第一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以教科研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路是紧密相连的。
绿色通道让“对话”面对面
在该校日前举办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上,听了国家级心理辅导员、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高贤昌先生的讲座后,我们就“家长需要学校做什么”这一问题采访了参加报告会的该校初三(9)班学生张秋若和她的妈妈。
“妈妈以前很担心我迷恋上网络。她参加过几次学校的专家讲座和家长会以后,对我放心了许多。”张秋若同学说。“家长会上,老师们都公开了各自的手机、Email和QQ等联系方式,还提倡有电脑的家长利用网络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从学校论坛上,我们还可以查阅孩子当天的作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现在,我们再也不用为孩子的情况操心费神了!”张秋若同学的妈妈高兴地说。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张秋若同学在初一时就学会了浏览学科网站、文学网站,现在又学会了搜索与学科相关的视频教学资料、知识链接。课余凤凰彩票,她喜欢登录校园网浏览“德育”、“法制园地”、“心理咨询”等栏目,更喜欢从网络上收看《苦菜花》、《英雄儿女》等红色经典影片,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该校充分发挥网络不受凤凰彩票、空间限制的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教育渠道,全力搭建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互动平台。计算机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中国名师教育网”、“远程教育网”等网站,向全国名师讨教,观看教学实录,查阅考试信息和应考技巧等。此举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临淄区实验中学以网络教研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网络平台,提高了师生的网络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全校师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工具,实现了“教”、“学”、“研”的无缝结合,激发了师生自主发展的勃勃生机,也使现代化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更加鲜活。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