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临淄区精心打造理想课堂

  本报讯(记者 陈德亭)日前,淄博市临淄区70多位中小学校长在观摩了该区辛店街道中心校6位不同学科教师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为主题的课后,无不颔首赞许,啧啧称道。
  这是今年临淄区教育局提出“以科研带动加快教育信息化与课程的整合,积极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精心打造理想课堂”以来,全区课堂教学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
  为打造理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临淄区教育局在年初召开的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把2009年定为“教育科研年”,旨在让广大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求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将‘教育科研年’落到实处,我们成立全区教育发展研究会,积极构建并完善教育科研网络,借教育科研推动全区教育科学发展。”临淄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林涛说。据悉,临淄区今年聘请教育专家,从教育局各科室和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选拔骨干力量,成立临淄区教育发展研究会,构建区、乡镇(街道)、学校三级教育科研网络,形成以区教育发展研究会为主导,以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教育科研格局。
  临淄区各学校围绕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全区呈现出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态势。临淄区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省、市教育专家的充分认可。朱台镇高阳中学的“信息化有效课堂”更是引起各方关注,“高阳模式”被教育专家誉为“淄博的杜郎口”。高阳中学校长卞玉陶说:“我们的成功,得益于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去年以来,我们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万元,更新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并与高校联合建立起多媒体资源库,抢占了信息化教学的制高点,信息化有效课堂的效果日趋明显。”
  早在2007年,临淄区就提出了“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构想,全力打造理想课堂。各校在深入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经验的基础上,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康平小学的“活板三段式”教学模式、辛店中心校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敬仲中学的“合作学习”、朱台中学的“非常1+1”教学模式、临淄八中的“单元组学习”、临淄三中的“三案教学”模式等已逐步成熟。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理想课堂,关键在教师。”孙林涛局长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临淄区一方面狠抓校干队伍建设,坚持开展好每月一次的校长论坛和多种形式的现场观摩会,定期组织校长参加高层次提高培训,还下大气力抓好德育、教学、后勤等各个层面的校干培训,努力提高校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狠抓教师队伍素质,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以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重点,坚持抓好每月一次的全区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和校本培训,引导广大教师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做文章,努力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此外,临淄区还实施名师团队建设,通过发挥名师团队的辐射作用,提升全区教师的整体水平。按照《临淄区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培训实施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们现正在确定名师培养人选,通过专家引领、脱产进修、课题研究等形式,切实提高名师培养人选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打造区域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