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区委书记的教育政绩观

本报记者 宋洪昌
  抓教育不像抓城市建设或者经济发展那样出“政绩”快。但是在潍坊市坊子区,区委书记丁志伟却下大气力抓教育。
  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他要对得起教育。他还说,教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办好了,会让广大老百姓受益。
  “从背着小书包走进小学的大门,到大学毕业走出校门,我深深地受益于教育,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我想为教育办点实事。”说起教育,丁志伟的话朴素而动情。
  这两年,坊子区的教育发展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突破。人们说,这得益于有丁志伟这样一位重视教育的好书记,源于丁志伟对群众利益和需求的关注。
  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城乡百姓,尤其是乡村的百姓,这是丁志伟近几年在坊子区主导推进的改革措施。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2006年,坊子区开始推行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这项后来被评为“2008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的改革,使全区卫生事业有了活力,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卫生事业改革的好处。随后,从2007年开始,丁志伟又把目光转向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于是,坊子区的教育发展不断出现新气象,一项接一项的改革创新措施让全区的教育充满了生机活力。
  其间,关于丁志伟重视教育的故事也在不断流传。
“借”校长
  2007年4月3日,东营胜利油田黄河双语学校校园里来了一队考察人员,带队的“头儿”就是坊子区委书记丁志伟和区长马清民。这个由教育局局长、书记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育考察团是专门来考察这所学校是如何办学的。
  考察团先与校长高峰进行了座谈,然后走进课堂,实地观摩了4节课,并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自从学校成立以来,比区委书记级别高的领导来了不少,汇报、交流、座谈、观摩是常事,但像今天这样,作为负责一区事务的书记和区长,亲自走进课堂,像小学生一样听课,这还是第一次。”丁志伟一行人的做法让高峰很是感慨,“有了这样重视教育的地方领导,坊子区的教育肯定能跃上一个大的台阶。”
  后来的发展正如高峰所言,坊子区的教育真的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令高峰没有想到的是,他后来竟然与坊子区的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原来,这年春天,如何处置原坊子区职业学校闲置的校园这一问题摆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面前。围绕这一问题,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建议将其卖掉,有人建议开发房地产。在丁志伟的坚持下,区里吸引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创办了一处民办公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潍坊北海双语学校,既盘活了闲置教育资产,又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资源多样化的需求。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模式运行学校,确立什么样的办学思路,成了困扰区委、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头号问题。
  有人向丁志伟推荐高峰和他的学校,说他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模式影响广泛。于是,丁志伟就迫不及待地带领相关人员跑到了胜利油田黄河双语学校。
  北海双语学校建起来了,办学的模式也确定了,可是选谁来干校长?
  丁志伟想到了高峰。他先是请他人邀请高峰,后来干脆亲自给高峰打电话。他说,坊子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和动作是大的,现在学校硬件建设没问题,但办好学校,重要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教学和优良的师资队伍。话语中,透露出他对校长人选的渴求。高峰被他的真诚深深打动了。
  由于胜利油田黄河双语学校离不开高峰,高峰也离不开自己亲手创办的学校。经过与高峰所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坊子区将高峰“借”了过来,定期不定期地来学校工作,利用他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将北海双语学校办成一所优质学校。
  到如今,不到两年的凤凰彩票,凭借着“幸福教育”、双语教学和寄宿制等特色,潍坊北海双语学校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成为潍坊的一处亮点学校。
“挖”校长
  韩忠玉,原任潍坊市安丘四中校长,因其在学校推行“信心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安丘四中也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高中成为一所品牌学校。后来,韩忠玉被调任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08年,坊子区进行了高中学校整合,将区内的两处高中合并,集中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了规模办学。让什么人来担任学校的带头人,将坊子区的高中教育水平提升一个新台阶,为全区的高中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成了区委、区政府领导日思夜想的大事。
  恰在这时,韩忠玉进入了丁志伟寻找好校长的视线。
  按照传统做法,从本区内选拔校长顺理成章。有人说,从本区之内选拔,还能为区内解决一个干部名额。丁志伟认为,选干部还是要以事业为重,只要能把学校办好,从哪里选都可以。
  为了能将韩忠玉“挖”来,丁志伟亲自出面协调,争取市教育局支持;同时,区教育局多次做韩忠玉的工作,以诚意打动。最终,韩忠玉同意担任潍坊四中的校长。在校长聘任仪式上,他动情地说:“我是一名教师,一辈子都不想离开学生。担任教科院副院长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我更没有想到的是,能到坊子区担任高中校长。是坊子区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打动了我。”
  更让这位校长感动的是,丁志伟后来成了他学校的“常客”。不到一年的凤凰彩票里,丁志伟到学校四五次,关心学校的发展。不仅如此,区委、区政府还专门协调市、区两级教育部门,为韩忠玉成立了“信心教育研究中心”,拨专款作为中心的研究经费;给予特殊政策,从全国聘任名师,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只能干好。干不好,感到对不起丁书记。”韩忠玉对记者说。
“不能留下历史遗憾”
  “我发现我差点犯了个历史性的大错误。前些年,因为集中精力忙于搞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关注不够。身为地方主政官员,要有长远眼光,要多为教育办实事,不能留下历史遗憾。”丁志伟将他重视教育发展的做法归于“不辱使命”。
  说起教育,丁志伟有些兴奋。他有很多想法,充满想方设法发展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激情。
  他说:“教育是个大事。”
  为了这个大事,2007年,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规定了“三个优先”:在工作布局上,把发展教育作为突出重点优先研究部署;在规划建设上,把教育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在财政投入上,把教育经费作为刚性预算优先保证。坊子区财政并不宽裕,但是财政再困难,也做到保证优先发放教师的工资。
  为了教育这个大事,区委、区政府动了很多脑筋,做了许多实事。
  ——2009年4月3日,坊子区政府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丁志伟和区长马清民亲手将“政府高级教育顾问”的大红聘书递到了三名教育专家的手上,希望顾问为坊子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设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通过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育人机制,特别是学校内涵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广泛引进外地的优秀校长、教师和教研员,发挥“鲇鱼效应”,全面提升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水平。
  ……
  “资源”,这是丁志伟谈到坊子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时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他主张,要通过政策的整合力量,充分激活教育内部的资源;同时,充分挖掘、利用好外部的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让坊子区的教育活起来,亮起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引进外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源……对于坊子区教育的未来,丁志伟有许许多多的设想。
  丁志伟对教育的重视,让坊子区教育局的官员,让坊子区的校长感受到了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当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责任和压力。
  丁志伟对局长和校长们说:“有困难,不要紧,都算我的。我想办法为你们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