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欣赏

王金娥 王军
  人人都有被赏识和鼓励的需要,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这种赏识和鼓励是学生学习动力和健康成长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
  朋友的孩子在小学和初中时很优秀,也备受老师关注。可升入重点高中后,优秀的学生太多,老师对他的关注不如从前了,他心理上备感失落、失衡,感到特别压抑、郁闷,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孩子的父母很着急,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也说孩子不笨,但是学习劲头不大,精神状态不佳。
  到底是什么原因?孩子的父母也搞不清楚。我们建议他们带孩子去做一下脑AT潜能测验,查查问题到底出自哪里。测验结果表明,孩子的能力指数很高,但是学习的动力指数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时,孩子的父母回想起,有一段凤凰彩票,孩子回家后经常说不被老师关注和重视,欣赏和鼓励更谈不上了。当时他们也没在意,认为被老师重视不重视无所谓,只要自己认真学习就行了,不知道孩子对老师关注和欣赏的需要这么强烈。后来,他们同孩子的老师进行了沟通,希望老师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对孩子多了些关注,时常让其回答问题,并发挥其普通话好的特长,让其担任学校播音员。渐渐地,孩子的心境比原来有了很大改观,成绩提高得很快。
  有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注、赏识后就会好好表现,好好学习;如果不被关注,学习的动力就会降低。有的学生得不到关注就会“出风头”,明明知道自己不遵守纪律不对,但还是成心违纪,如上课迟到,课堂上喜欢出些怪声、做些怪相等,其目的就是引起别人的注意。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凤凰彩票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会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学生努力学习与否,其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即学习动机。一般说来,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是取得优秀成绩,争取评上三好学生,获得老师、父母的表扬、奖励,满足求知欲、兴趣爱好乃至自尊、自信的心理需求。老师的作用不是做学生学习的推车人,而是通过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愿学、乐学,即知道“我为什么而学习”和“知识意味着什么”等。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重要人物,老师的话具有权威性,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期望对学生的自尊心有重要影响,老师的态度往往是他们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因此,老师一个真心喜欢的微笑、一道关切赏识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竖起的拇指,都会令学生激动不已,难以忘怀。老师要学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毫不吝啬地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