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教育科研的行动案例

本报记者 强光峰 通讯员 姚继柱
  怎样突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破解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两张皮”的现象,是教育科研的现实难题。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提出了创新课这一新课型,一年一个主题,精心设计和优化组织,链条式推进课堂改革,收到了明显成效。
行动扫描:创新课一路走来
  课程改革启动后,教师们普遍反映,专家报告听了,理论书籍学了,怎么一到课堂上心里就没底呢?在这种状况下,泰安市教育科研部门提出了区别于优质课的创新课,以期引领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推进课程改革。
  2004年春天,泰安市教科所组织了首届创新课教师的送教下乡活动,把创新课送到教师的家门口,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
  2005年10月,第二届创新课评选拉开帷幕。在起草制订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他们把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转变纳入评价标准,提出了校本研究应聚焦课堂的思路,制定了“课例研究”的3个基本流程。
  2006年4月,第三届创新课送教下乡活动如期举行。这次送教下乡增加了讲课点,每个点只上2节课,留下充足的凤凰彩票进行研讨,并在泰安第十五中学召开了现场研讨会,“支点导学,模块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在所有与会人员面前。
  创新课究竟怎样搞?2007年10月,带着这样的问题,泰安市教科所的教研人员来到学校,到教师中间寻找答案,最后确定了“课堂观察”的主题,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细节。
  2008年,泰安市教科所作出了这样的判断:“课堂创新必须回到学生”,关注学习方式的变化,突出学生的“学习设计”。泰山区省庄二中形成了“精彩主持”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并成为课堂创新的新主题。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学习方式掀起了一场新的“课堂风暴”。
关注过程:从“星星之火”到“幸福体验”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于培养模式的变革。改变了教学方式,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过程就是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
  泰山学院附中的吴庆红老师参加了创新课的评选活动,这是在她讲课后的“创新沙龙”上教师们的发言实录——
  孙明霞说:“这节课你上得非常顺利,师生配合默契,课堂预设成功,教学环节紧扣。请问你的创新点在哪里?”
  赵国强接着说:“你设计的课已经有了新意,对教材把握也比较好,能驾驭课堂。但感觉是你设计好了一条路,用手中的绳子牵着学生走,随时根据需要把学生拉回来,不是放手让学生去做。”
  乔层林则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作了这样的评价:“一节课应该有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教材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等;暗线突出新课改的理念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教育,也就是设计意图。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仅是讲授课本知识、突破重难点,重要的是知识背后体现的教与学的统一性。”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今年创新课的主题,任课教师只有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才能及时把握新的教学动态,只有全面审视每一节课,才能全方位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吴红说。
  此时,吴庆红似乎恍然大悟,兴奋地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这节课上仍然根深蒂固,口口声声说转变教学观念却是换汤不换药,没有抓住新课改的实质。学生变了、教材变了,我的步伐没有跟上。如同一件标准尺寸的大衣,要求不同体型的学生穿上,全然不顾是否适合学生。而创新课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服装,老师帮助修改。”
  这样的研讨活动在泰安的中小学已经成为习惯。
实践成效:从“学程反思”到“智慧生成”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对他的这一哲理有人作出了这样的解释:“一个不反思的教师20年的工作可能是1年工作的20次重复。”这或许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源头吧。但是,教师到底反思什么?泰安市提出了“教师学程反思”的10个问题:(1)怎样制定新学期的工作计划?描绘年度工作新的蓝图。(2)怎样进行同伴间的有效互动?在交流中提升教育思想。(3)回到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应然选择,三维目标要整合实现。(4)你真正了解你的学生吗?把了解学生作为教学的起点。(5)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直面学习策略多样化。(6)什么样的课是我们期望的?(7)如何面对课堂生成的问题?(8)如何开发课程资源?(9)难道只有分数吗?如何评价学生?(10)我这一学期——撰写教师成长手记。基于学程的问题反思引领,让每一位教师在成为“反思的实践者”的教学之路上一路前行。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蕴含丰富的实践智慧。泰安市在总结创新课推进过程中的经验时,提出了以下10条课堂智慧:(1)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2)教材——用课程意识来整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3)自主——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导演。(4)探究——应选择适当内容,不是什么内容都探究。(5)合作——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合作应该是有效的、自发的。
 (6)训练——少一些常规练习,多一些问题解决,是有选择性的。(7)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游戏,活动的目的、方式、次数等也要设计。(8)多媒体——是辅助而不是装饰,不是每堂课都必须用。(9)评价——一味赏识是不够的,以表扬为主,决不放弃批评。(10)作业——让学生做有思维价值的作业。
  细节决定成败,但仅仅关注细节又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按照这样的要求,泰安市教科所从关注学生学习的“科学流程”出发,对“学生主持,智慧生成”的课堂学习进行了“学习设计”,制定了这样的学习流程:
  认定目标——让学习从发现开始。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先学者、开发者,用教者的姿态进行发现学习,认定和锁定学习目标,为成为课堂学习的“小先生”做准备。即先确定主持人,主持人来自学生中,一般是两名学生。主持人的确定经历了3个阶段,即一开始的优秀生独占、后来的自由组合竞选、再后来的抽签确定。主持人确定后,教师提前一天把他们叫到教研组,交代教学任务,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两名主持人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自读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给各个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拿出学习设计。课前两名主持人抽凤凰彩票向教师简要汇报准备情况,进一步征得教师的指导,保证学习目标准确。上课后,主持人先检查各小组根据预习情况确定的学习目标,交流纠正后,学习目标达成一致,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基本要求是:学会发现,目标准确。
  寻找路径——让学习策略多样化。在目标引领下,让思维动起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对目标、任务的独立思考,重在内化与体验,初步建立自己的“认知图式”;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对话热烈进行,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对话、质疑、辩论等学习活动;更改或修正自己的“认知图式”,并采用合作学习,以个人、小组代表或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通过精彩展示,分享智慧,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完成学习任务。基本要求是:思维活跃,展示精彩。
  检查结果——让学习具有有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质量检测,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生成智慧,提高能力。基本要求是:有效达标,当堂达标。
  拓展延伸——让学习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要通过拓展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在新的认知和情感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基本要求是:知识拓展,有所发现。
  2008年11月,泰安承办了山东省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据统计,5年来泰安市近4万名教师参与了创新课的观摩和讨论,创新课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许许多多的参与者发出了共同的声音:课堂因创新而美丽,教学因创新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