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蓓蕾

本报记者 任甲斌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每天清晨走过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时,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会萦绕你的耳畔。该校将《弟子规》、《道德经》等作为学生的诵读篇目,目前诵读经典已在全校蔚然成风。
  这是莱芜市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以来,该市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个中心,在思路上求创新,在管理上求规范,在实效上求提高,全市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课堂:德育的主渠道
  莱芜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学科教师掌握德育渗透融合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找准学科德育的切入点、渗透点、结合点,研究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环境与情景,有效地实施德育渗透。
  莱芜市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地方人文、历史与社会中的德育资源,历时8个月,开发建设了校本教材《四书五经简明读本》,让学生每日必读、每日必诵、每日必悟,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莱城区口镇中学在普及法律知识时,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看话剧、听讲座、看展览、组织模拟法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同时,以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为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德育内容。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小学分析和挖掘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科学、美术等学科本身蕴涵的德育功能,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校园:健康成长的摇篮
  莱芜市积极提倡各学校在创建良好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发扬传统、突出特色、百花齐放,形成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2004年以来,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文明行为意识,形成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良好校园风尚,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吸引了全市十几万名学生的热情参与。
  一走进莱城区花园学校,人们就会感受到这里浓郁的书香。学校相继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弟子规简明读本》、《三字经简明读本》、《笠翁对韵简明读本》、《增广贤文简明读本》等。国学经典浸润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会了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学会了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争做知书达理的人。钢城区颜庄中学投资数十万元改善校园环境,加大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力度,建设人文景观,营造文明高雅的育人环境。2005年以来,该校还启动了“书香校园工程”,通过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努力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信仰和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实践:点点滴滴见精神
  莱芜一中开展了“星满校园”活动,高一评选“爱校之星”、“进步之星”、“纪律之星”、“礼仪之星”,高二评选“尊师之星”、“勤奋之星”、“自爱之星”、“智慧之星”,高三评选“拼搏之星”、“友爱之星”、“自信之星”。
  莱芜市陈毅中学抓住新生入学、校庆、艺术节等教育的有利时机,利用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争做弘扬陈毅精神楷模的系列主题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学生作为陈毅中学一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把陈毅精神融入心灵。
  莱师附小要求学生在家庭里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父母,培养了孝心,学会了感恩。莱城区羊里中学通过“诵廉洁格言、讲廉洁故事、看廉洁影片、写廉洁感言”等形式,全力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建设,打造纯净校园。口镇中学以“人文环境”为特色的德育正在形成特有品牌,承担了“十五”重点课题“儒家教育思想与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研究,建起了以借鉴儒家优秀文化遗产为方向的“一廊、一站、一刊、三栏、三室”等阵地。寨里镇大下联小开发了《古人、名人、新人》校本教材,确立了“学名人精神,做一代新人”的德育中心。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了学生们广泛参与,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