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东营区:校园流行“星”评价

本报通讯员 刘智峰
  按惯例,学校评选“三好学生”名额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决定了能得到“三好学生”称号的注定是极少数人。而今,在东营市东营区的一些小学校园里,逐渐兴起以评“星”方式为表现优良或有特长的学生授奖的方法,使只有少数人获奖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该区“星”评价的范围早已超出传统的德、智、体三个方面的范畴,受奖者也从少数扩展到了大多数,甚至还提出了争取“人人有奖”的设想。
  黄河路南王屋小学从2008年开始推行“星”评价,他们特意将标准定得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该校五年级女生高洋洋一个学期下来就将“阳光星”、“学习星”、“健康星”、“艺术星”、“科技星”收入囊中了。“我们班每个人都至少有一颗‘星星’!”她笑着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每个人都背上自己的‘荣誉绶带’,感觉非常自豪。”
  “平时对学生的奖励,我们已经不用‘三好学生’这个称号了,改为评‘星’。”南王屋小学校长李化波告诉记者,“我们校的荣誉称号一共有20种,包括‘音乐星’、‘自信星’、‘自学星’、‘阅读星’、‘合作星’、‘英语星’、‘美术星’等。这些‘星’的评选是由校园‘星’评选委员会来完成的。”
  南王屋小学校园“星星”评选委员会主任吕俊香老师谈道:“我们评‘星’的过程是十分民主的:学期开始时,每名学生都要填一张申请表,提出自己参评什么‘星’。期中,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凤凰彩票组织全班学生担当‘议员’来评议。如果1/3以上的‘议员’对申请提出异议,就说明该申请人没有达到该‘星’的标准;有1/3以上的‘议员’表示赞同或认可,该申请人即可获得这颗‘星’。”
  王树辉老师最难忘的是五年级男生绍杰(化名)申请“自信星”的过程。腿脚有残疾的绍杰在讲台上结结巴巴地说:“上学期我跳绳只能跳5个,但我一直坚持练习,这个学期我能跳25个了。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申请……”老师、同学都为之动容,一致通过,他得到了这颗“星”。
  “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点,如果暂时没有发现,那就需要学校去发掘或者培养学生的闪光点。”南王屋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王彩霞说,“以往的‘三好学生’评选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有一方面表现好,值不值得鼓励?一边肯定一边激励,效果可能要更好。比如学生当选了‘阳光星’,老师再提出:你的语、数成绩还要加强哦,争取拿到‘学习星’。”
  如何避免学生对奖励感到麻木呢?南王屋小学校长李化波介绍:“我们学校正在探索将荣誉分级定类,比如拿一颗‘星’不难,但要拿到5颗以上就得努力了。如果学期末有15颗以上的‘星’就能获得校级‘全面发展好少年’的称号。这也是我们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