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这样养成
发布日期:2009-10-13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5175次
本报记者 宋洪昌 通讯员 隋跃年 孙海青
在山东省寿光市实验小学采访,无意中在校园里见到这样两件小事。
一阵风刮过,不知从哪里飘出一只小塑料袋。这时,恰好一名学生跑过,他马上停下脚步,一把捡起塑料袋,塞到自己的口袋里,又急匆匆地跑走了。
一位副校长陪同记者在校园里参观,似乎是无意间,校长弯腰将地上一片糖纸大小的纸屑捡起来,扔到了垃圾箱里。
不管是学生还是校长,做得都是那样自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也渐渐明白了:这都是缘于寿光实小近年来坚持开展的习惯养成教育。
从2007年开始,寿光实小坚守“蒙养玉成,必作于细”的理念,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收获一点点,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从好习惯中终生受益。
让每名学生都成为“追星”者
“老师常对我们说:‘习惯是一根巨缆,我们每天编织其中的一条线,最后我们将无法弄断它!’这句话激励着我慢慢养成了看课外书的好习惯。一天没有读书,我心里便空落落的,好像缺了什么。渐渐地,我读书再也不是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了,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当然,读书也让我尝到了甜头——我的作文屡屡获奖。”这是五(3)班学生、学校第一届“十大习惯养成小明星”之一桑程琳的获奖感言。
学校每学期都评选全校“十大习惯养成小明星”,为学生树立榜样。对评出的“小明星”,学校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为每个人制作了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匾牌,张挂在教学楼的走廊里。
“十大习惯养成小明星”是通过层层选拔和评比而选出来的。每个学期即将结束时,每班选出十名“习惯养成小明星”,而获得票数最多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本级部的“习惯养成小明星”评选。然后,本级部再从所有的参选学生中选出十名候选人参加学校的“十大习惯养成小明星”评选。学校成立专门的评选小组,由校长任评选组长,对各级部推选的候选人进行深入的考查和鉴定,由所有评选人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后,候选人才能被评为学校的“十大习惯养成小明星”。
有效的激励方式使学生们成了“追星族”,每名学生都在习惯养成中不甘落后,不仅能够获得“星”,而且希望获得级别更高的“星”。“十大习惯养成小明星”是学生在学校内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自然也令每名学生非常看重。“我班的李欣茹本周被评上‘小明星’了,就因为她本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声音特别响亮。你看,她的照片都贴上去了。”“咱们的照片什么时候能贴上去啊?班里有一大半的同学都被评上‘小明星’了,咱们如果再评不上可真是太没面子了啊!”“是啊,得努力了,咱们互相监督吧!”“好!看看本周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就往这方面使劲,一定能评上。”面对“明星榜”,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为了使每名学生都有“奔头”,都有希望获得奖励,学校设立了多种层次的奖励,有班级“小明星”,有级部“小明星”,有校级“小明星”,等等。每次评出的“小明星”名单不仅要在学校公布,还刊登在学校编印的《家教园地》上,让家长们也能看到。多种多样的奖励和评选,让每名学生都看到了希望——只要表现好,就有可能获得奖励。
学校非常重视营造浓厚的习惯养成教育氛围,教学楼的走廊内挂满了个性鲜明的匾牌,如好习惯歌谣、科普小知识、艺术名家介绍、寿光名人等,让学生走进校园就受到耳濡目染,将习惯养成的观念深深地植入心中。
找不到废纸的校园
走在拥有2400多名学生的校园里,人们的感觉是整洁、有序、宁静、和谐。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片纸屑;在教学楼内用手摸一下楼梯,手上看不到尘土;大课间,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各个门厅有序地走向操场;课堂上,学生的坐姿、写姿是标准的,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响亮的……这所有的一切,都要归功于学校对学生细致到位的细节训练。
走到每处教室的门口,会看到一个“习惯养成教育周主题细节训练展示台”。展示台内容共有三部分,左边用来张贴每周评选出的“小明星”照片,右边用来粘贴每个班的“周主题细节训练内容”,下方则是每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寄语。在五(6)班教室门口,我们看到班主任寄语是这样写的:“孩子们,你们就像一颗颗蕴藏着生命活力的种子,在班级这片沃土里,沐浴着爱的阳光,浸润着智慧的雨露。我珍惜每一颗种子,并愿意携着你们的小手,一起在成长的路上且歌且行,更行更远……”
在这所学校的每个班级,每周都会确定二至三个具体的习惯训练主题。这些训练内容是每个班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习惯训练主题的内容张贴在教室门口的展示台上,既能不断提醒学生养成好习惯,还让给本班上课的所有教师都能够根据这个细节训练表与班主任一起对学生进行习惯训练,真正实现不间断地、反复地训练,将习惯养成落到实处。
学校还会随时发现学生在习惯养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及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训练。如为了加强常规训练,学校制定了“六要六不要”,让每名班主任主持召开“习惯养成主题班会”,向学生宣传“六要六不要”的具体内容:走路要靠右侧轻走慢行,不要追逐拥挤;在楼内讲话要轻声细语,不要大喊大叫;上下楼梯要从右侧慢慢行走,不要扶杆下滑;课间要先上厕所后文明活动,不要乱跑乱闹;同学之间要团结谦让讲礼貌,不要话语伤人;上学放学路队要靠右边静静走,不要边走边打闹。
在寿光实小,每处教室内的值日生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值日生表,而是变成了“卫生精细化分工表”,全班40多名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每天早上学生一到校,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到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内认真、细致地清理卫生。课余凤凰彩票,“责任人”也会随时到自己的责任区里转一转、看一看。学生们有了好习惯,校园里也就有了好环境。每一天,校园的角角落落总是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片纸屑。
习惯养成教育走进了课程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遵循知、情、意、行的认知规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使其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品质,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成就一生的好习惯》丛书。这套校本教材根据年级高低分为三种版本,在每一版本中又划分了五个章节,分别是学习、安全、卫生、礼仪、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而在每一个章节中,又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的习惯养成教育,其中配有学生们喜爱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习惯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担任,两周一节。班主任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小到执笔姿势、坐立姿势,大到做人的道理,都成了养成教育课的内容。
“不乱拿同学的东西,即使是好朋友的物品也要先经过允许才能动。去朋友家玩,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去老师的办公室,不乱动老师办公桌上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的房间,即使进父母的房间也要敲门。不打扰他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不因好奇而打听别人私事,知道了同学的小秘密要为同学保密,不乱传。……”这是《成就一生的好习惯》(小学五、六年级)中,《不私看别人的信件和日记》一课给学生提出的要求。在教材的每一课中,都有关于习惯养成教育的故事“好故事我爱读”,有相关的行为提示和要求“小小指南针”,还有适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儿歌“读儿歌,学着做”。
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仅凭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学校修改了《寿光市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求各学科任课教师都要抓住养成教育的生长点,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把系统知识传授和行为习惯养成有机融合,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听课、发言、坐姿、写姿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将良好习惯培养落实在课堂学习活动中。
在寿光实小的资料展览室里,我们看到一摞摞学生们自己编写的关于习惯养成的书刊。随手翻开一本两名四年级学生“共同出版”的书——《好习惯伴我成长》,书的第一章是“学会课前预习”,第一个小题目是《预习的甜头》。文中一个叫小雨的学生,因为在课前进行了预习,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她回答得很好,受到老师的表扬,小雨很高兴。小雨说:“平时,老师总让我们养成预习的习惯,而我却做不到。今天,我尝到了甜头,更加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编写的《好习惯伴我成长》内容丰富多彩,有写安全习惯的,有写生活习惯的,还有写学习习惯的。“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行队礼”、“学会课前预习”、“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问题”、“坚持天天锻炼身体”、“上、下楼梯靠右行”、“按时刷牙、洗脸”……这些细微的生活或学习中的小节,不仅被学生写进了书中,而且“写”进心中,并成为学生的习惯。
构建督查和评价体系
“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这是寿光市实验小学校长齐永胜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把这句话扎扎实实地落实在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上。
学校成立“三级习惯督查小组”。第一级是由学校中层干部组成的督查组。第二级是由学校大队委成员组成的红领巾督查岗。这两级督查的职责是每天督查各个级部学生的在校行为习惯,每天通报一次督查结果,每周五下午进行本周汇总。第三级是由各个级部的老师和学生成立的督查小组,负责督查本级部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样是每天通报一次,每周五汇总。每月末,学校根据三级督查的总成绩评出本月的“习惯养成优胜级部”和“习惯养成优胜班级”,利用周一升国旗时颁发流动红旗进行表彰。
班级内的评价主要以《好习惯伴我成长评价手册》为蓝本,构建学生“每日自评、每周互评、每月反思”的评价激励机制。每月末,教师与家长对学生一个月来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给予合理化的指导,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每周一班会凤凰彩票,教师让学生进行互评、周评、反思,然后由教师推荐和小组评议选出本周的“习惯养成小明星”,将小明星照片张贴在习惯养成展示台上,让受到表彰的学生感受到做好学生的快乐,并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后进的学生。
学校根据教学常规要求,在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量化考核时,把所在班级学生习惯养成的情况与班主任工作一起实行捆绑式量化计分,与评先选优、评职晋级挂钩,以促使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和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
今年六一儿童节暨小红花艺术节,学校举行了全校性的“亲子游戏”活动。800名学生和800名家长聚集在学校的操场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名学生都带来了好吃的点心、水果、牛奶,过了个高高兴兴的节日。活动结束后,校长发现,操场上没有留下一片废纸或者一个空奶瓶。“这就是我们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结果。”校长高兴地告诉记者。他说,这样的情况在以前是不敢期望的。过去也举办过类似的大型活动,但是活动结束后,操场上的情景“惨不忍睹”——垃圾遍地,老师和学生得推着车子打扫垃圾。
习惯养成教育既教育了学生,也教育了家长。
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校一直努力使家长成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者。
学校开设了家长课程,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配备了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制定了科学的家长培训规划,定期开展培训;创办了家庭教育刊物——《家教园地》,里面既有专家的理论指导、优秀家长的成功经验,也有家长的困惑与解答。学校以此为阵地,开展了“我与父母共成长”、“亲子共读”等活动,架起了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促进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学校组织开展了评选“优秀家长”和“书香家庭”等活动,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使家庭成为孩子接受良好习惯教育的阵地,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