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保障受教育者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发布日期:2009-12-11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065次
本报特约记者 鲁青
近年来,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现象,青岛市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为目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高平台均衡发展,规范招生和学籍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标本兼治,全市义务教育城乡间、区域间和校际间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09年11月,胶南市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07年,教育部对全市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质量测试及反馈数据显示,青岛市义务教育学校学业水平整体较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全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9年,市内四区,特别是全市最热点的市南区,中小学班额都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择校现象明显减少。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工程,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标准化。2000年开始,青岛市用6年的凤凰彩票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一轮标准化工程,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08年以来,青岛市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2009年,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计划》(青政办字〔2009〕43号),把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措施,明确提出“原则上,七区到2010年,五市到2012年,力争所有学校达到省《标准》规定要求”。2008年~2010年,青岛市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约一个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理科教学仪器和音体美教学仪器更新和配备工程。2008年~2012年,青岛市级财政安排8000余元,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五个农村县级市改造薄弱中小学进行奖励。2009年将全面开展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和重点改造100所农村薄弱中小学列入青岛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纳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目标任务》,并作为2009年青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要办好的30件实事之一。目前,青岛市级财政已安排2000万元,支持农村五市改造薄弱学校150多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的实施,使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和均衡化。
加强规范化学校和初中学校建设,不断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平台均衡发展。近年来,市教育局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机制,促使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增加。2006年以来,青岛市级财政共安排46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创建省、市规范化学校奖励。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达448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38%。针对初中学校建设相对薄弱、择校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形,以“优质加特色、高平台均衡发展”为目标,以软件建设和内涵发展为重点,2006年,青岛市正式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并列入了青岛市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目前,市区先后确定两批共10所重点加强的初中学校,青岛市本级投入2000万元、市内四区财政投入400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对有效遏制初中学校择校现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大教师交流培训力度,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补充力度。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市、区(市)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补充力度,努力做到新增教师数量不低于教师自然减员数量,每年面向社会择优考录,补充一定数量的新任教师,改善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的年龄结构。
加大城乡间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力度。2008年,青岛市设立城区教师支教专项补贴,市内四区跨区域、五市三区区域内支教教师每人每月分别以800元和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补贴生活费和交通费等(其中五市三区市财政补贴300元);明确规定把支教人员在支教期间的工作实绩作为教师评先选优、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并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在教师招聘中单列支教指标,对各区市下达支教计划,2009年选派支教教师由上年度的460名增加到500名;每年从直属学校中选拔3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和青年教师赴农村五市镇学校支教;坚持“名师爱心行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省市教学能手每年定点联系乡镇学校、薄弱学校制度,特级教师巡回教学团每年为偏远、薄弱的农村学校教师义务教学100多场次。
加大义务教育学校间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市南区以名校校长轮岗为突破口,规定凡在一所学校连续6年任职的校长必须进行轮岗交流,打破名校校长终身制的惯例,使名校优质资源得到有效辐射;启动名师及骨干教师校级交流,2009年交流的名师由去年的7名增加到20名。加强对师资人才的引进与调配,2008年有90.5%的引进教师和84.6%的录用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非热点学校,为均衡整个区域优质教师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大干部教师队伍培训力度。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2009年,启动“青岛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选拔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教师,依托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聘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一线名师任导师,开展为期两年的跟踪培训。投入180万元组织对五市镇以下学校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3000多名教师进行免费培训。今年,青岛市投入100多万元,用3年凤凰彩票对五市三区400名初中校长进行免费培训。组织中小学校长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高层次培训。全市10名中小学校长被山东省教育厅列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43名校长列入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校长、教师素质的提升,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
加强学生校内外活动场所的建设。针对全市中学学工学农学军教育中存在的各个学校资金投入分散、设备使用率低和教学效益低等问题,统筹建立了青岛市中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青岛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青岛市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等学工学农实践基地和5所中学生军校。目前,形成集中安排课时、统一安排课程的管理机制,保证了全市中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学工学农学军实践活动,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挖掘社会资源,命名了几十处爱国主义基地,挂牌建设了一批科技基地和环保基地。
规范办学行为。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建立了对区(市)政府和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学责任区制度和随机督查制度,严肃处理有关学校和责任人,督促各区(市)中小学贯彻落实好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同时,将各区(市)规范办学行为情况列入对区(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要素体系。
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课程管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特别是开好体育、美育、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自主编写的《蓝色的家园》、《生命教育》及《环境教育》等地方教材获得省教材审查委员会通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高效课堂,有效学习”为主题,总结推广了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教学法”、青岛四十四中的“亦师亦友教学合一教学法”等优秀教学方法。其中,杨屹创立的“杨屹情趣教学法”在省内外推广。改革传统的教研方式,建立教研网络平台,形成网上教学对话系统和网络教研平台,启动“教学能手网上博客”和名师讲坛,组织网络集体备课、视频说课等网上教研活动。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学籍管理
完善入学和招生政策。近年来,青岛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的规定,坚持公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由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分布和需求状况,合理规划和确定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入学范围和招生人数,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就近入学的学额。对市区初中入学采用以小学为单位整体划拨和电脑派位两种办法,坚持不择优、不进行选拔考试。凡学区片范围较大,学校间办学水平相对比较平衡的学区,实行小学整体划拨、相对就近直升初中的办法;凡学区片范围较小,学校发展暂不够平衡的学区,实行根据初中招生计划及小学毕业生志愿,通过电脑派位,采取相对就近升入初中的办法。结合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在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等方面予以突破。2007年以来,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的半数以上均衡分配到高中服务区内所有初中学校,使更多的相对薄弱的初中学校的学生得到了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
规范学籍管理。2004年,开发了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学籍管理建议书制度,控制热点学校班额。对班额超过规定标准的学校下达学籍管理建议书,收到学籍管理建议书的学校,相关年级原则上不再允许接收学生转学、借读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就读。同时,将各学校班额情况作为对规范化学校实行动态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班额超标的学校亮黄牌。
实施体制机制创新,为遏制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创造条件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办好每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立经费保障机制。2006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06]19号),在全省率先确立了“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县域”内教师实现同工同酬,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舍维修建立起长效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得到免除,实现了义务教育由人民办向政府办的重大转变,对办好每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调整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办好每一所市区义务教育学校理顺管理体制。2006年,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调整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意见》(青政发[2006]21号),将市区33所初中划转市内四区政府管理,市内四区依法担负起管理初中教育的职责。这项措施理顺了市、区两级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充分调动了市内四区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市内四区政府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改造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大对各初中学校的投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水平和均衡化水平显著提高。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统筹机制,为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建立长效机制。2009年,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来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青岛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青政办字〔2009〕43号)和《关于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机制的通知》(青政办字〔2009〕145号),明确了目前和今后一段凤凰彩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及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建设的重点和要求,使办好每一所学校有了长效机制。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