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发展观渗透教育教学各环节
发布日期:2009-12-11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862次
本报记者 程斌 通讯员 赵平
在威海市环翠区鲸园小学,记者听了五年级的一节省编地方教材《科学发展观》课。这一节课是《看变化说发展》。课堂上,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有的同学依据自己身边的事情说变化,有的同学讲从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那里听到的故事,谈感想,有的同学还把当前社会的发展归结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课堂上,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教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上这节课的宫莉莉老师这样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很荣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省编教材《科学发展观》。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贴近生活实际的书,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告诉同学们一些大道理,一点儿也不枯燥,很受同学们欢迎!”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威海市环翠区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既让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受到了教育,更使得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入中小学生的心里。除了在小学五年级、初中三年级全面开设科学发展观地方课程之外,环翠区还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加强校本研修等方式,全学段、全学科、全方位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深入开展“三进”工作,环翠区确立了“立足课堂,依托课程,全面渗透,注重实效”的推进策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要求全体教师认真研读《科学发展观》教材,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各学科的教材相融合,与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相吻合,与知识传授、思想教育相结合,让科学发展观进入到每位教师的教案里,渗透到每节课讲授的内容中,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上。
对此,环翠区教育局副局长宋军良说:“对于科学发展观课程的开设,我们要求学校开齐开足,全面开好,提升质量。并鼓励和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特色。”工作中,环翠区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提高教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并以此作为有效开展“三进”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2009年,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了第三轮“同研一节课”活动,在前两轮研究“教师的教”的基础上,更强调研究“学生的学”,既要求教师教得科学,更追求学生学得科学;既要求教师教书,更要求教师育人。
李文燕是威海市实验中学初四年级的一名语文教师,她对科学发展观如何融入语文教学进行了一番思考。她深有感触地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摒弃虚假浮躁,必须用真心,求真理,务实效,出实招。”“科学发展观,为正在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必将引领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
在环翠区,老师们都有李文燕这样的感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师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学生共同成长。为了能从思想深处给广大教师以心灵震撼,环翠区教育局于今年4月下发《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找差距、找差异、促发展”活动的通知》,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对照科学发展观找不足,深入查摆问题,剖析内在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切实解决部分教师思想观念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读书会、专题讲座、校本教研、网上论坛、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形式,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三进”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
对中小学生来说,科学的理论毕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创新的手段让同学们更好地接受。为此,环翠区坚持以实践为最有效的载体,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学生征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社会调查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观能动性。全区中小学校纷纷立足第一课堂,拓展第二课堂,通过让学生办手抄报、创作童谣、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们对科学发展观理念领会得更透彻了。有的学校开展了“校服接力”、“废旧电池回收”、“垃圾分类”等活动,活学活用科学发展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加深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入脑、入心。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