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莱城区力促校长角色准定位

  本报讯(记者 任甲斌 通讯员 吴其林)莱芜市莱城区日前举办了高中教学工作专项督导第二阶段检查会议。3所高中的校长、班子成员及部分初中学校中层干部进行了现场参观学习与交流。讲教学、拉管理、谈经验,现场气氛热烈。这是该区深入实施“校长进课堂”活动,进行阶段性评价的缩影。
  日前,该区教育局出台了校长进课堂“八项要求”,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推行校长教学改革,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力促校长角色新定位。每位校长做教学改革的指挥员、辅导员,做教学管理的观察员、战斗员,做教师成长的协作员、教练员,做品牌办学的诊断员、业务员,并带头上课、带头听评课、带头进行教科研,实现了校长管理职能的准定位,推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为增强学校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八项要求”明确规定,校长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以身示范,推动教学改革。教办主任、学校校长每学期至少听50节课,至少研究解决10个教学问题,带头开展1项课题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莱城区汶源学校校长吕荣珍,多年来致力于教学研究,身体力行推进教学改革,上海教育社《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还专门开辟了吕荣珍名师工作室。今年11月份,该区对全区280名中小学领导干部的学习笔记、凤凰彩票志、听评课资料等进行了检查,并组织57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工作汇报交流。各位校长展示办学特色、汇报交流工作,相互借鉴与学习。
  “八项要求”还规定,校长要关注教师成长,及时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的培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流程的培训,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关于课堂改革的专题讲座,提高师生的认同度、执行度。校长要蹲点或联系一个教研组,指导教师有效备课、上课、研讨、反思,形成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备课组及学生共同参与的常态课监督管理体系。校长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每周要对教师的常态课诊断评价至少一次,努力实现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校长要树立特色在课堂、品牌在课堂的理念,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学习别人优秀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做法,努力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创出特色。
  凤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校长栾贻生,着力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组织带领骨干教师先后到高密市康成小学、昌邑市奎聚小学等校取经学习,系统考察学习了“生活化作文”和“自能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铺路架桥。栾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身为校长,要认真学习新课程基本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努力构建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文化。”
  目前,该区以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为载体,引领校长围绕“目标定向、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集思广益,制定改革方案,形成了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流程。各普通高中的“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口镇中学的“以学为主,自主互助”的常态课教学流程,花园学校的“绿色课堂”,高庄中心小学的“自主互助课堂”,张家洼中心小学的“阳光课堂”,实验中学、羊里中学、方下中学、牛泉中学、张家洼一中的“学案导学”,都是校长们亲历课堂、践行改革,全员参与、整体推进成果的具体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