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山东职业教育全景回眸
发布日期:2010-01-2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5154次
本报记者 韩普生
2009年,山东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发展迅速。社会各界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各职业学校内部改革措施得以实施和深化,办学能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确保招生目标
到2009年10月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53.5万人,在校生达到154万人。
根据教育部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0万的发展目标,我省在认真分析各市高中段教育发展和初中毕业生生源的基础上,将招生任务层层分解,各市、县(市、区)和招生学校都明确了中职发展目标和招生任务。各市对普通高中招生均采取了限制人数、限制凤凰彩票、限制收费的“三限”调控政策;在中职招生过程中,坚持统一宣传、统一报名考试、单独命题、分别录取的原则。在招生期间,多次召开招生工作调度会,及时交流招生经验、问题和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到2009年10月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53.5万人,在校生达到154万人,圆满完成教育部下达我省的招生任务。积极开展与西部省份合作办学,外省市在我省就学的中职生达到8万多人。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期间我省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任务。
2009年国家发改委为我省安排了45个基础能力建设投资项目,每个项目投资200万元,共投资9000万元。自2006年以来,我省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基础能力建设投资资金1.73亿元,完成了114个中职学校建设项目,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期间我省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任务。2009年我省继续在骨干职业院校中遴选出14所学校为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获得中央投资2080万元。同时,我省也安排2000万元资金,支持建设省级中职学校实训基地。上述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省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和省共投入1114万元保障师资专业培训,提升骨干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2009年我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和省共投入1114万元,共有350名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培训,另有18名教师到德国和奥地利进行为期6周的业务培训。我省投资500万元培训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3700余名。通过教师培训,强化了我省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提升了中职学校的社会信誉度。
2009年共培训国家级重点学校校长130余名,省级重点学校校长120名,大大提高了骨干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
提出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009年教育部启动了职业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出台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我省相继召开中职教学研讨会,制定实施办法,出台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让技能大赛制度化
全省初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和“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提高了职业教育技能水平。
为了提高全省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就业工作,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举办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意见》,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全省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作为制度坚持下去。2009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分中职组和高职组两部分,共有454个参赛队、1170名参赛选手。其中,中职组11个大类专业、29个比赛项目共产生一等奖91个、二等奖185个、三等奖275个。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结束后,选拔出了93名成绩优异的选手代表山东省赴天津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和高职组的所有比赛项目,并取得了一等奖6个、二等奖31个、三等奖38个,总成绩居全国前列。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的良好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了就业工作,为今后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省初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和“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
办学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到目前,我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206所,全省已成立省级职业教育集团8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31个。
2009年我省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深化,进一步完善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开展了东西部城乡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等办学模式改革实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推行产教结合、双证互通制度和订单培养模式,推进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的结合;通过发展远程教育和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建设,有效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受益范围,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优化学校布局,整合职教资源。2009年对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全部进行了重新复核和论证,并初审同意了9所职业学校申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到目前,我省共有20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进一步推进了集团化办学。目前,全省已成立省级职业教育集团8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31个,形成了以专业为纽带,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
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让学生实现了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零过渡”。
我省各类职业学校积极将毕业生就业教育纳入人才培训规划,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做到坚持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就业率挂钩,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估办学的重要指标。经过不懈的努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劳动力知识和技能结构的改善,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实施“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教学模式,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实现了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零过渡”,形成了“进口”“出口”双通、招生就业两旺的可喜局面。
健全县域职成教培训网络
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县职业中专、成人中专、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成教中心(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站)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
全省目前有农村中职学校342所、成人中专学校175所、乡镇职成教中心校1460所,70%的村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站)。县、乡、村培训网络健全的县有60个,占全省91个县及县级市的66%。在济阳县召开了全省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总结推广济阳等县开展新型农民培养培训的经验。结合山东农村成人教育实际,我省制定了山东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规范化标准,积极推动省级规范化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创建活动,加快县、乡(镇)、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以及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400万人,其它各类培训达到800万人次。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