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难题的新探索
发布日期:2010-03-0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965次
本报记者 商荣宾
编者按: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之后,如何调动镇村两级投入的积极性是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寿光市紧紧抓住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镇村财力日益壮大的机遇,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镇村两级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初步形成了“市级主要投资办市属学校、镇级主要投资办初中、村级主要投资办小学和幼儿园”的发展模式,有效地破解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难题,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要发展,投入是关键。寿光市调动镇村投入积极性打造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工程,投入资金9.6亿元,建设教育项目21个,做到了镇镇有项目、镇镇有突破。2009年8月,潍坊市标准化学校建设现场会在寿光召开。潍坊市政研室、潍坊市教育局联合对寿光市调动镇村投入义务教育建设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全市推广。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调动镇村投资办学积极性
“办好农村教育,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寿光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政策、投入上对教育实行倾斜。2006年、2007年、2008年,寿光市教育总投入分别达到7.6亿元、9亿元、10亿元。寿光市委、市政府每年向社会承诺要办的实事,都把学校建设作为重点工程之一。1999年投资2.1亿元建设了现代中学;2003年投资1.6亿元建设了世纪学校;2007年投资近5000万元实施了“两通两热三改”(校校通柏油路、安全通校车,为学生提供热水、热饭设施,改造学生宿舍、厕所、水泥檩条校舍)工程;2008年投资4.5亿元整体迁建寿光一中,在城区实施“教师安居工程”,改善了全市3300多户教师的居住条件;2009年投资5.8亿元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桥学校。寿光市委、市政府集中资金建设教育大项目,为镇村两级投资兴办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经济实力雄厚的镇、街道独立投入巨资办学。圣城街道2007年投资4000万元改建扩建了西关初中和建桥初中,2008年投资1700万元改建了徐家小学。羊口镇投资5000万元在镇区建设了新羊口中学,把3所偏远的初中聚合到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许多镇(街)和村实行联合办学,采取“镇(街)补助一块、村集体拿一块”的方式,以镇级投入带动村级资金共同办学。洛城街道及各村共同投资4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8所中小学;营里镇联合各村投入4600万元打造了营里教育片区。同时,鼓励、支持各村联合投资办学。按照“就近聚合、中心辐射”的原则共建、联办学校。文家街道数村投资700万元联建的西城小学,成为一所高标准的农村示范小学;投资500万元联建的逢源小学,成为全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鼓励、支持强村独立投资办学。圣城街道东七村投资1600万元新建了东城小学;化龙镇裴岭村投资1020万元建设了裴岭小学;台头镇郑辇村“两委”腾出位于村中心的办公大院,在原址投资100万元新建了标准化幼儿园。“把最好的地方留给学校,把最好的条件留给孩子们”成为寿光镇村投资办学的生动写照。
引入市场机制
吸引社会力量办学
寿光市积极鼓励镇村、学校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市场化运作,通过土地置换、联合开发等方式,灵活筹资办学。圣城街道东关小学原校区地处闹市,具有很高的商业开发价值。东关村委与山东银座集团合作,共同投资3000万元,迁址新建东关小学,将原校址置换给银座集团建设大型商场,各取所需,实现了双赢。同时,探索采取“施工单位带资建设、镇(街)逐年偿还”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超前改善办学条件。羊口镇2009年投资40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两所小学。这个地处盐碱滩的偏远镇,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整合教育资源
提高办学整体效益
寿光市把学校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办学效益结合起来,根据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科学整合农村存量教育资源,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对合班并校后空置的校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做到物尽其用。原则上初中空置的校舍改建为小学,小学空置的校舍改建为幼儿园,既节约了建校资金,又改善了办学条件。羊口镇投资5000万元建成羊口中学新校后,原来3所初中的学生全部迁入,腾出的旧校改造成了3所高标准小学,全镇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
寿光市五中整体搬迁进城后,台头镇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改造,将腾出的校舍改办成了高标准的小学,进一步优化了小学布局,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对不适合改造利用的闲置中小学校舍进行土地置换或拍卖,收益全部用于教育,有效地壮大了基础教育发展实力。
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寿光市完善工作机制,以制度推进工作落实。一是统一标准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对学校新建、扩建和危房改造等,市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期限、统一检查验收“四统一”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有力地确保了各项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特别是全力做好校舍危房评估鉴定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限期改造,严格责任追究,确保了校舍和师生安全。二是“以奖代补”,多干多奖。从2006年开始,寿光市安排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学生餐厅建设等。各镇(街)也参照市里的做法,对村(居)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在政策激励下,全市投资1亿多元,基本完成了农村小学道路硬化,改造水泥檩条房8000多间,所有初中全部建起了学生餐厅,农村中小学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市里把学校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镇(街)社会事业考核,各镇(街)也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对村(居)的考核,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镇村两级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7年至今,寿光市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及内部配套建设,仅村级投入就达1.35亿元。
在寿光,党重教、政兴教、民支教蔚然成风。全市上下形成了“投资教育就是发展经济”、“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建设学校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共识,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镇村两级自觉把最大的资金投向教育,在最好的地方建设学校,一些镇(街)党委书记、村(居)支部书记言必谈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书记”。
近五年来,寿光市累计完成教育投入17.2亿元,其中镇村两级投入6.5亿元。新建校舍面积75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面积67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9.4万平方米,校容校貌大为改观,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三年撤并小、偏、弱的中小学校47所,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36所、潍坊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04所。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生入学率、年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全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市。
寿光市调动镇村投入积极性,支持义务教育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维护了教育的公平,把农村义务教育真正办成了“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