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职教中心:四大“法宝”破解中职招生“密码”
发布日期:2010-03-2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323次
本报记者 廉德忠 通讯员 吕庆华
中职招生工作一直是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感到棘手的问题。但是,山东省平阴县职教中心在全县初中毕业生只有3000多人的情况下,连续三年招生超过1000人,最多时达1420人,目前在校学生达到3997人。这得益于他们找到了破解中职招生“密码”的四大“法宝”。
凤凰彩票培养学生
休息日把他们的家长请进课堂
“妈!”上了一周课的张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兴致勃勃地和妈妈打招呼,可今天却没有回音。一问爷爷,才知道妈妈去自己的学校参加技能培训了。
为了发挥职业教育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的支撑作用,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利用师资和实训设施,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县域社会培训任务。针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他们加大了“农字号”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力度,率先申请开设现代化农业、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建筑、服装加工等专业;同时承担县内安全管理、特殊工种、退转军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农民等社会培训工作。在对在校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同时,对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民、下岗职工、复转军人等利用双休日免费进行技能培训。两年来,与张强一样,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同在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学习者,已经达到2万多家。众多学生家长成了义务宣传员,成为这所学校招生工作的一大“法宝”。
实习就业“零距离、零适应”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先后与省内外几十家单位合作开展了“订单式”培养,举办了“海信班”、“琦泉热电班”、“玛钢班”等冠名班,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共同研究和制订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尽早接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此举实现了学生实习就业时与企业的“零距离、零适应”,有效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与亲和感。学生进得来、学得好、不愁找“婆家”。
学生入学就有“准工资”
高冉冉是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服装专业的一名学生,家境非常贫寒。她的父亲说:“孩子在校学习,不交学费,每年还享受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挣的工资既解决了个人吃饭等花销,还能有余钱补贴家用。”高冉冉则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能把家里盖房子欠的钱还上。”
这个学校还积极利用师资和实训车间等优质资源,与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协商,承揽了部分服装和有关机器零件的加工制作,企业和单位则按照工作成果付给学校一定费用。学生入校经过短期培训后即上岗实习,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按月领到实训工资。同高冉冉一样,这个学校大多数学生都能领取到一定数量的“准工资”,有的一个月能够领取600多元,实现了“挣薪上学”。这极大地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生源,首批34名新疆籍学生已进校学习,另有150名新疆籍学生将于今年秋季入校。该校与甘肃省部分学校已达成联合办学协议,相关工作正有序开展。
优秀学生上挂历
今年元旦刚过,平阴县就召开了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对春季招生工作进行部署。与往年不同的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每人都领到一本彩色挂历。
在配合招生宣传方面,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创新方式,把优秀毕业生风采、办学思想、办学效益等印制成彩页、年画和挂历,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仅今年,他们就发放彩页5万张,年画3.5万张,挂历近1万册。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挂历效应”,增强了学校的美誉度和信任指数,从而有效提高了职业教育在全县的社会影响力。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