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领略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本报记者 华文 通讯员 于康健
  潍坊市寒亭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开展“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当地民间手工艺术文化,以年画、风筝、红木嵌银等手工制作艺术为重点,将民间手工制作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广泛参与实践体验活动,推动了民族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承。
  寒亭当地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丰厚,特别是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术杨家埠木版年画和寄托着人类原始飞天梦想的风筝扎制工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杨家埠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寒亭区也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年画、风筝)”称号。2004年,杨家埠木版年画被文化部、财政部列入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
  为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民族艺术瑰宝,该区依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丰厚的优势,深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用传统的民间艺术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让学生领略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区教育局定期举办全区中小学民间手工艺术教师培训班,培养教学骨干。去年5月,区教育局和区人保局联合在寒亭技工学校举办了首期民间工艺进课堂师资班,聘请“风筝奇才”张效东等民间艺术大师为50多名中小学教师现场授课。通过培训,教师们掌握了风筝、木版年画和红木嵌银等民间工艺。
  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搞好教材开发。区教育局成立了民间艺术课程编委会,立足本地民间文化和资源优势,组织有关学校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编写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教材《杨家埠文化》。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紧紧围绕杨家埠文化这一课题,着重呈现了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两大民间文化板块,详细介绍了风筝与年画的起源、发展、现状、题材、种类、流派及详细的制作过程,为民间工艺进课堂工作铺平了道路。
  各学校根据各自实际,区分侧重点,充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开设了民间艺术课程,把原汁原味的木版刻制、套色、印刷等工艺及风筝扎制引进了课堂。寒亭一中、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河西学校等学校定期聘请杨家埠风筝和年画老艺人、制作名家到学校为广大师生讲解风筝和年画的有关知识,现场解答有关问题,演示制作工艺,并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渗透,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高里、固堤等镇街各学校还把美术课程与民间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艺术体验的深化、强化和内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各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民间手工制作课程,成立了由“绝活”民间艺人和骨干艺术教师组成的教育团队,具体负责实施教学和实践体验。各校还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设立了风筝、年画、草编、红木嵌银等民间工艺教学工作室、小课题研究中心和制作兴趣小组等各种传承民间艺术的平台。寒亭一中等学校开辟了民间工艺制作第二课堂,建立了“杨家埠博物馆实践基地”、“杨家埠风筝厂实践基地”、“杨家埠大观园参观基地”,还建立了校外民间手工制作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师生定期到杨家埠风筝博物馆、大观园、风筝厂、放飞场等地参观学习,并到杨家埠风筝、年画制作工艺车间进行制作体验。同时,各学校建立起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制作风筝、年画等,学习实际本领,培养实践能力。高里、开元等镇街的学校通过举办风筝年画比赛、朗诵儿歌创作、手抄报比赛、风筝年画图样设计、民间小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拓展民间工艺进课堂的渠道,丰富活动内容。区教育局组织了“民间工艺进课堂”、“活动月”、“艺术节”、现场制作大赛、自制风筝放飞比赛和观察笔记、实践报告、小随笔、论文大型征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
  寒亭一中等学校以“民间艺术体验”为研究课题,进行了以杨家埠文化为载体的民间手工制作体验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他们以小课题研究为主,采用调查研究、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将收获不断积累内化,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身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积极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美的熏陶,区实验小学设立了美术楼梯和音乐楼梯,将杨家埠年画、潍坊风筝与艺术巧妙融合,构成了生动形象、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长廊。学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开展“阳光课堂走进杨家埠”等艺术教育活动,把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到杨家埠风筝厂和年画作坊,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除了每学期6课时的“家乡艺术”班级授课,学校还在科技艺术节和校园文化节活动中专门设立了风筝扎制和年画绘制展示项目,以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谈到民间艺术走进课堂的意义,寒亭一中校长高斌说:“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而且使民间艺术传承有人,让它们发扬光大,开花结果。”
  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既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又为保护和传承本地民间文化艺术找到了一条新途径,让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技艺的传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