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发布日期:2010-05-0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664次
本报记者 韩普生
“十一五”以来,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社会各界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加快了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尤其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得到了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内部,各项改革措施得以实施和深化。随着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得到企业界的普遍认可。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供基础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主要支柱,为培育和造就规模庞大、各行各业一线急需的初中高级技能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记者日前就当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重点采访了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徐曙光。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记者: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期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情况如何?
徐曙光:一是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9年全省893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技工学校184所)招生53万人,在校生达到154.5万人。城乡、东西部职业学校通过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进一步提升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校际合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平,形成了生源数量稳定、培养培训完整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中职学校布局调整。2005年以来,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部门均加大了中等职业教育投资,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调整,全省中职学校由2005年的989所,调整为2009年的893所,减少了96所,中职学校校均在校生规模由1425人增加到1730人,提高了办学效益。三是管理体制取得新突破。市级统筹,进一步加大了市、县(市、区)政府对职业教育宏观指导的力度,完善了“分级管理、以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四是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省厅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同时在加快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试点、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开展“初三分流”试点、实施“校企合作”和“双证互通”、开展技能大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五是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十一五”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加大了中职学校校长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资金投入,到目前中央已投入2500万元资金为我省培训专业骨干教师1560名,省内5个师资培训基地共培训专业骨干教师1.7万多人次。六是加强中职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落实好贫困生国家助学金发放。中职教育学校和学生学籍信息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与初中毕业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基本实现对接,避免了重复学籍的现象,为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和教育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七是加强政府督导,认真落实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根据省政府教育行政督导的总体规划,省厅研究制定了中职教育专项督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并于今年4月对全省中职教育进行了全面督导。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记者: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徐曙光:2010年,我省职业教育要围绕一个中心,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突出两项重点,即加强中职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和中职学生的应用能力建设;完善四个体系,即中职教育的管理体系、培育体系、招生体系、督导评价体系,开展好各项工作。
记者:加强农村职业教育重点要开展哪几方面的工作?
徐曙光:目前,由教育部门管理的709所中职学校中,有268所农村中职学校,占全省中职学校(不含技校)的37.8%,农村中职学校2009年共招生194192人,在校生547686人,分别占全省中职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总数的47.92%和47.01%。也就是说占38%的农村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占全省的近一半。到2009年,我省农村中职学校9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2009级的中职学校学生报考涉农专业或农村低保家庭学生报考中职学校,均可享受免费教育,各级财政按每人每年1900元的标准拨付中职学校。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我们将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强化计划,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孩子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中等职业教育面向人人,为就业、为民生、为人的尊严服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重点扶持和办好农林牧渔、水利、农村经济管理等涉农专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
记者: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徐曙光:基础能力建设要常抓不懈,硬实力需要建设、需要加大投入,软实力需要提升、需要改革创新。要继续做到“扶优扶强”和“帮贫助弱”同时进行,着力解决办学水平差距过大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将启动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评估工作。从2010年开始,评估认定山东省规范化中职学校,每年公布一批,三年全部完成,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支持20所中职学校成为首批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培育30所学校创建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鼓励以县为主办好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积极推进中职学校示范专业建设,重点建设100个省级中职骨干及地方特色专业。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成40个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加强中职学生的应用能力建设,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努力创建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和培养培育体系。积极推进“双证互通”工作,完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
记者:201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日前在潍坊隆重举行。今年我省职业技能大赛的主题是“培育技术能手,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主题的含义是什么?开展技能大赛对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徐曙光: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9年开始,经省政府同意,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今年,受省政府的委托,潍坊市人民政府承办了本届大赛,这在全省还是首次。这更进一步体现了省级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市级政府的积极主动精神。部分企业也对大赛给予了高度关注,积极提供帮助,踊跃观摩比赛,物色选拔技能人才。通过大赛,很多企业更加直观地看到了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这将更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各市对这次比赛都十分重视,分别举办了校级、市级选拔赛,积极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提升,强化技能技术培养,在职业学校内部真正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榜样”、人人学技能的局面。2010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主题是“培育技术能手,转变发展方式”。它的举办,一是促进职业院校以技能大赛为总抓手,提高办学质量,强化师生职业技能训练,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引导职业院校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转变发展方式,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寻求职业教育更广阔的服务空间。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我省职业院校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努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创新发展,全面提高
职业教育吸引力
记者:目前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我们应有何期待?
徐曙光:从总体上看,我省职业教育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在整个教育大系统中仍是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仍然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机制及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待继续提高。有些地方的主要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没有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和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来超前投入和实施。有的地方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片面理解为就是发展普通高中,迎合部分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求学的盲目性需求,而缺乏普高职高均衡发展的统筹调控和指导策略。在教育内部同样也存在着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由于缺乏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全面定位和宏观调控力度,导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不能协调发展,各县(市、区)之间职业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从长远来讲也就制约了当地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也加大了政府、社会和群众对高中教育资源以及高中人才培养成本的损耗和浪费。二是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国家、省出台了若干法律、法规、政策,都明确规定,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和生均事业费逐年增长,但很多地方没能做到。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重申:“地方财政按每班农村4000元、城市5000元拨付职业高中(中专)专业教学经费;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按照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成本费用,专项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这些政策许多地方还没有落实到位。《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的全省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和地方教育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仍然落实不到位。三是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仍需加强。就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东部地区的青岛、烟台、威海和潍坊等地基本实现了县域内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51个财政补贴县,除少数县外,多数县没有本县的职业教育发展长期规划,多处职业教育机构并存,规模较小、效益低、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并且出现了许多违规、违法竞争的现象,增加了招生成本,教育质量也无法提高,社会信誉度低,学校生存困难。
下一步,我省发展职业教育,仍然会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进一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解决我省各级各类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的“短板”、“软肋”等结构性的问题。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放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来对待;真正通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覆盖面来解决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的矛盾,来提高基础性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就业创业能力,为“转方式、调结构”做好初中级人力资源支撑。这也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强省战略,力求在人才培养领域、人才需求结构、人才类型层次等方面有所提升,确保教育体系的健康全面发展。
按照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首先,将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形成适应我省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符合终生教育理念,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比例相当,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次,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政策机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在终生学习和继续接受教育方面,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到应用型、工程型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构建起畅通的学习渠道;在就业、创业和用工等方面,提高技能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社会都会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既需要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也需要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全面科学的人才观会指导我们共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