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体性德育引领师生成长

本报通讯员 李乃友
  近年来,乳山市育黎初级中学坚持“立人为本,以德育人”,扬弃被动、听话、灌输的传统德育,实施以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主体性德育,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学校结合实际拟定《育黎初中教师师德承诺书》,教职员工在《师德承诺书》上郑重签名。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教师执行《师德承诺书》的督查,把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教师业务考评结合起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以此为基础,该校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让德育走进角落,
使孤雁在奋飞中暖心
  后进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点,也是一大重点。每学期初,学校领导干部和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地了解学困生、家庭贫困学生的情况,结交学习困难学生或家庭困难学生,担任结交对象的德育导师,“一对一”地帮扶。
  该校青年教师郑红大胆探索,尝试着让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并及时批阅。批阅时,郑红总是留心学生周记中的每一个细节,研究他们的个性特征,捕捉他们的优点与不足,想方设法抚慰一个个受伤的心灵。有一次,学生彬彬在周记中倾诉了成长中的烦恼。郑红仔细阅读完彬彬的周记,通过和学生的交谈及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到彬彬的身世:他的家庭条件原本很优越,初一时父母离异,他随父生活。而父亲常年不在家,父子间很少沟通。由于后来成绩下滑明显,父亲对他严厉批评,让他无法接受。针对学生的困惑和迷茫,郑红在周记的评语栏里循循善诱,告诉他如何与父亲沟通,如何去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并帮他改进学习方法。读到老师情真意切的回复,彬彬卸下了心头的包袱,慢慢地改掉了丢三落四的毛病,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
  而今,郑红的创新经验已在全校推广开来。周记已成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灵进而缓解其心理压力的窗口。
让德育走进家庭,
使家校德育同心
  为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家长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网络,每学期该校都开展系列“德育进家庭”活动。
  请父母坐下来与学生一起算算亲情账,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计算自己的消费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让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的出生年月日,感知父母挣钱养家的劳动状态,明白父母的生活消费情况,知悉父母的身体健康情况,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和希望;学当一次家,体验父母勤俭持家的不易,感念父母养育的恩德等。
  教师到炕头家访,和家长面对面,通报学生近期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生在家行为习惯的表现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以3月“爱生月”活动为重点,持之以恒,要求各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走访所任班级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家庭。
  在学校开放日,学校让家长和社会人士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研组,参与到师生的德育活动中来。学校还把家长请进主题班会,让其直接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德育工作。
  在倾听和交流中,孩子与家长、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教师和家长越来越默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得越来越近。
让德育走进活动,
使学生在践行中炼心
  学校以“做学校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我为育中添光彩”活动为切入点,以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为目标,优化班级管理。
  学校开展“睁大慧眼找陋习”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针对自己、伙伴、家长等不同人群,寻找常见的陋习。每位队员都查找自身存在和身边的陋习,填写“文明卡”,各班级交流汇总。在此基础上,学校举行了“找陋习”主题班会,在各小组和班上进行交流。学生们分析了陋习形成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撰写成《找陋习调研小报告》。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总结交流活动的成果。
  学校还开展了“三个一”活动:每人为班主任出一个治班金点子,设计一套“好习惯伴我成长”方案,给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一条好建议。
  学校设立“校长助理”、“班主任助理”、“值日班长”、“值日纪律督查员”,让学生通过培训,轮流上岗,各负其责,从而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初步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标。
让德育走进“氧吧”,
使师生在倾诉中交心
  要育人,先交心。学校开设了“心灵氧吧”心理辅导室,选派德才兼备谙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外出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担任心理健康辅导员,利用周一、三、五午休和课外活动凤凰彩票开展心理咨询和指导活动。咨询室开设了全面多样的服务项目:
  一是促膝温馨面谈。如果学生心中有烦恼不愿跟家长、老师、同学诉说,可以在规定凤凰彩票里到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辅导员面谈。二是开通心灵热线。当学生有烦恼需要心理健康辅导员解决时,或是有小秘密需要找人倾诉时,可在规定凤凰彩票内拨打心灵热线。三是建立心灵信箱。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便和心理健康辅导员面谈,可以写信或写个小纸条投入信箱,也可采用电子邮件形式在网上传给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灵信箱里,辅导员于彦老师曾读到过学生这样的求助信:“老师,我爸爸、妈妈最近经常吵架,您能帮我吗?”“老师,我这几天经常收到小鹏给我的信,他想和我成为最好的朋友。我该怎么办?”于老师通过这一渠道最直接地洞悉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育黎初中以质求实,以德富心,引领师生幸福成长。教师们对德育工作认识水平日益提高,全体教师重视德育热衷德育的氛围逐渐形成,学校风气得以净化,良好的教风学风正在形成。在“师德行风建设”问卷调查中,社会、家庭对该校的满意度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