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本课程亮出特色

本报记者 刘金松 通讯员 类延勇 赵华剑 李宝成
  临沂一中以“文化引领”作为校本课程规划、开发、落实的主导理念,整体规划、系列开发、立体构建的校本课程体系,已成为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品牌。
  走进临沂一中的课堂,最让人欣喜的是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以及课堂上特色鲜明的“临沂一中味道”
  2008年9月,高一新生入学军训期间,两门校本课程——“礼之韵”和“百年风云话一中”的开设深深吸引了28班的尹惠桐。她通过7个课时的学习,不仅获得了两个学分,而且增加了对这所学校的热爱之情。接下来的一年中,她又修习了校本必修课“外教口语”和“成长导航”,又获得两个学分。进入高二,她从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选课清单中,分不同学段又选修了“玩转篮球”和“沂蒙传统文化”,在进入高三前圆满完成了6个学分的校本课程选修任务,收获巨大。
  在临沂一中,每一个同学都能像尹惠桐一样,在国家统编课程之外,选修6门校本课程。而这些课程,因为贴近身边生活,更生动、更鲜活,也最受同学们欢迎。
  根据《临沂一中学分管理办法》,学生在校本课程修习中所获得的学分,和其他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获得的学分一样,属于“基础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
  临沂一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逐步开发成校本课程,并统一安排课时,以选修2的方式供学生选择,总学分不少于6个学分。日前,《楹联拾趣》、《外教口语》、《民族传统教育》、《礼之韵》、《百年风云话一中》、《沂蒙传统文化》、《红色沂蒙》、《沂蒙好风光》、《临沂名人传略》、《知识守护生命》、《成长导航》、《玩转篮球》等十几门课程教材已陆续完成编写。
  临沂一中把培养学生“领袖者气质、引领者风范”作为育人目标,其内涵就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鲜明、独立的个性,丰满健全的人格,从而使其具备敢为人先的气质和风范。而落实这个目标的关键则是“以积极的文化影响人,以健康的文化塑造人,以厚重的文化熏陶人,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在校长李世良主导下的校本课程的规划和开发,更是秉承了这一“文化引领”理念。 
  在学校统编校本课程教材的基础上,临沂一中还允许各个年级创造性地利用本年级的师资条件,规划和开设一些具有年级特色的校本课程
  学校08级学科老师利用周末常设校本课程讲座——百花讲坛。百花讲坛充分挖掘年级教师智慧资源,发挥学生会的组织优势,按照传统文化(语文组)、乡土教育、时政教育(政治组)、西方风情(外语组)、科学素养,规划和开设了校本课程系列讲座。诸如《和平崛起的中国》、《和我一起看世界,一起思考》、《走近孔子》、《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防震减灾与人类发展》、《文明礼仪与校园生活》、《西方风情录》、《解读中医》等。百花讲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07级的老师们则巧设平台,坚持从学生中来的原则,汇集学生智慧,结集了《乘着读书的翅膀》、《诗词曲鉴赏手册》、《实践者的智慧》、《联苑新葩》、《论语今读》等具有年级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供学生学习。
  根据《临沂一中学分管理办法》,学生参与年级组织的周末校本课程讲座等学习活动获得的学分属于“发展学分”,反映的是学生自我素养的发展、提高。
    发挥相关学科师资优势,将实践、艺体课程校本化,深具一中特色的艺体课堂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记者了解到,在临沂一中,各年级还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学科师资优势,发挥学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设了大量具有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
    该校将体育、美术、音乐类艺体自主活动课程化,将每周二、四下午自主活动课,分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健美操、武术基本动作、歌唱、绘画9大门类,配备指导教师跟踪授课。全体同学自主选择一门课程进行选修,按时上课。学生的参与情况由指导教师考勤、量化,不纳入学分管理,但学期末要进行评价。此外,深具一中特色的艺体课堂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在这里,课堂就是学生的天堂。高二的体育课能做到数班联排,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太极、散打、乒乓球、篮球等项目,进入相应的体育教学班学习;在高一的音乐课上,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笛子或歌唱。
  临沂一中最具校本特色的要算通用技术课程。通用技术是国家明确要求开设的课程,临沂一中积极发挥通用技术学科的能动性,开发利用学校内外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实践场地,创立了这门充满魅力的校本课程。
  学校建立木工工作室,请学校木工王师傅开设木工课,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类简易木质家具。一件件出自学生之手的作品陈列在学校展览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简易铁(钢)质工具制作课则由学校与交通技校联系,聘请专门的技师授课。学生学习了原材料的属性、铁质材料切割加工、切割工具的使用等知识。然后,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亲手设计和制作作品。07级学生会组织评出啤酒起子等优秀作品数百件,在学校展览室进行了公开展览。
  临沂一中为配合以校本课程推进为代表的系列新课程的实施,积极转变以分数为学生发展定性的评价模式,设计并实施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着眼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学分评价模式
  在临沂一中,学分被分成了基础学分和发展学分。所谓基础学分,就是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每个学生必须获得的144个学分;所谓发展学分,指的是每个学生在获得144个学分的基础上,参加校级以上各种竞赛和文体活动等获得的标志自己成长的记录性学分。基础学分是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反映,发展学分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反映。两者的认定不能互相干扰,也不能互相替代。其中发展学分的修习不做硬性的指标性要求。
  在临沂一中,校本课程的实施正在学分双轨制的保障下健康、有序地稳步推进。学分双轨评价模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既关注过程评价,又关注结果评价;既有自我认定,又结合了教师评价;既关注学生今天的成绩,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既“着眼未来”又“以人为本”。
  如何让校本课程和学校发展特色相得益彰?李世良校长有自己的阐释,那就是让课程内涵更丰富,让育人理念更前沿,让引领人的文化更厚重、更先进,让学生的发展更多元!用更先进、更贴近教育本质的课程理念,用更丰富、更多元的课程内容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校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