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学生都身怀过硬的技能

本报记者 张振升 通讯员 王瑞伟
  2010年4月,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安丘市职业中专2009级学生陈华安,在数控加工项目比赛中以准确到位的操作、精湛过硬的技术,征服了在座的专家和评委,一举夺得了数控加工比赛项目一等奖。
  “学校立足以生为本,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学做合一’,全面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让每位走出校门的学生都身怀过硬的本领,成为抢手的香饽饽。”校长李佃俊介绍道。
项目过关 积小换大
    “又过了一个项目考核。我现在有四个专业小合格证了,可以申请计算机专业的大合格证了。”2009级计算机班的学生李亚斌拿着刚刚获得的动漫设计过关合格证,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
  为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强化技能教学效果。学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过关教学法:将机电、电焊、数控、电子、计算机等专业根据各自的特点,按技能训练要求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立若干个子项目。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的考核后,由学校统一发放合格证书;全部项目考核过关后,学生才能领取到大项目的合格证书;对获得大项目合格证的学生,学校将在“明星榜”上进行公示,同时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既学技术 又挣工钱
  “真没想到,在学校里参加实训,既学到技术,又挣了工钱。”2008级电焊班学生李伟手里攥着一沓厚厚的钱高兴地说道。
  “你们的这些焊件无气孔、焊渣,合格率100%。”5月20日,该市汶瑞机械公司质检部对职业中专送来的学生实训产品进行认真检验后,认定为全部合格。随后,学校接到了该厂第二批产品的生产任务。
  “企业走进校园,学生对来料进行加工,既减少了学校实训耗材开支,又增加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企业派专家对学生进行技术跟踪指导,学生的技术提高很快。”负责实训教学的副校长张世成介绍道。
  当前,学校与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瑞汽车机械电器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联合办学。双方合作建立了2处实训基地,配备了6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在师资、设备、教学、生产基地等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样一来,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与企业技能训练。
多证在手 就业无忧
  面对多家单位的用工合同,持有该市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电焊、汽修两项技能证书的毕业班学生刘明,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选择了毕业后到北汽福田工作。
  如何让学生的过硬技能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呢?学校积极与市劳动部门联系,促使劳动部门在该校设立技能鉴定站,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焊工、车工、计算机等专业的技能鉴定。现在,9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即获得市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职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公共英语等级证等多种证书,实现了“多证在手,就业无忧”。
  “以前都是用人单位来我们这儿选毕业生,现在是我们的毕业生选用人单位。”负责毕业生安置的办公室主任马常德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