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追求的教师
发布日期:2010-09-1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957次
本报记者 王 蕾 夏敬民 通讯员 赵元平
干什么都要干出成绩来
初登讲台时,李波只有18岁。虽是个稚气未脱的毛头小伙,可他却有明确的志向:不做混沌的教书匠,做一名有追求的教师。
正是因为有这个明确的追求和目标,所以他在从教过程中,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1994年参加工作时,他只有中师学历、小学教师资格,所以他被安排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他孜孜以求,很快就驾轻就熟,年年是先进,似乎一路欢笑一路歌。
1997年,他被调入明集初中。领导找他谈话,意思很明确,他教的小学毕业班语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中学正缺教师,“跟上来”顺理成章。他的设想很美好:教六年级语文对自己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个机遇,凭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应该不难。
但一星期后,领导找到他说,由于学校机构改革,语文教师满员,而数学教师不足,希望他教八年级数学——两个班的代数几何,并担任班主任。
他决定接受挑战。他把卡耐基的名言一笔一画地写在自己的凤凰彩票志上:“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接手的班级的状况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两个班的成绩平均分比平行班低10分以上。但是,经过一年的努力,期末考试时,他所教的两个班的平均分比最低的一个班高出22分。
这就是李波的性格,干什么都要干出成绩来。
李波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赏识,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教并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当时,教毕业班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李波也想尝试一下。但是学区主任告诉他,九年级只缺语文教师,不缺数学教师。自己连初一语文都未曾教过,怎么能教初中毕业班的语文呢?但他感到应该趁这个机会改学科,否则可能会永远离开自己所热爱的语文教学岗位。
于是,他担任了九年级语文课教学,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教材不熟悉,他就夜以继日地研究,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门卫曾经感慨地对校长说:“教毕业班的那个李波,每天早晨五点就赶到办公室,独自在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忙活,比我起得还早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系统地把握了初中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
就这样,李波凭着这股干劲,在全县语文教学中创造了多个“第一”:
第一位获得市教坛新星的语文教师。
第一位参加全省送课的教师。
第一位在省中语会年会上执教观摩课的语文教师。
2006年,在市教学能手评选中,他以初中学段语文学科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滨州市第六批教学能手。2007年9月,在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中,他以初中语文组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第五批山东省教学能手。
他曾经先后被评为邹平县首届初中语文课改标兵、邹平县十佳文明教师、邹平县名教师、邹平县首届十杰教师、滨州市学科带头人、滨州市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语文教师。
2009年6月,由全国中语会、《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语文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活动在全国展开,此次评选活动由各地教研室、中语会、学校推荐,通过专家评议和网站投票方式评选。经过严格审查和公开投票,2009年12月16日,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李波从几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第六届“语通杯”教改新星。
对李波来说,2010年是一个收获的年份,他先是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二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又被评为山东省2010年度教育创新人物。
让学生体会学语文的快乐
在许多人看来,李波的教学生涯已到春风得意的时期。可是,他心中却一直有个忧虑:为什么许多语文教师,甚至有时也包括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感到累?为什么多数学生只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只为了分数而学语文?
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李波不能明确地说明是什么,可是他坚信“语文不只是工具,语文教师更不是操持工具的工匠。从事语文教育,应该感到快乐;学语文,学生应该感受美好,甚至生命的质感”。
李波跑到书店买回几本大部头的教育专著,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到于漪的《岁月如歌》、《我与语文教学》,从钱梦龙的《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到李镇西的《从批判走向建设》,从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到钱理群的《语文教育门外谈》。到底读了多少书,他没有印象了,倒是他的妻子记得清楚:“这个书痴,几个月的工资全支持出版社了。”
有了大量的理论奠基,李波对语文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追求。
他投身课题研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他主持和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的四个县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相继通过了鉴定并结题。2007年5月,他主持申报的“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经过严格评审,被批准立项,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教育范式转型研究——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创新教育”的分课题,在教育科研方面产生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但李波并没有沉浸于丰收的喜悦中,他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近年来,他先后有30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上,有15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省市获奖。
从2006年开始,李波就和全体语文组老师开始了随笔化作文教学改革。
李波认为:“写作本来是一个触动自我、有真情而自然宣泄的过程。但是,写作教学中学生作文难以贴近生活、贴近自我、贴近生命,学生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考试而写作。作文教学和生活割裂开来,多数学生平日没有写作素材的整理和积累,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
他主张,学生应该写随笔类作文,“随笔不拘一格,可以充分表现自我。随笔形式多样,笔调各异,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可以充分表现自我,体现文章的个性。因此,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注重作文写作的随笔化,将写作置于生活化、日常化的情境中,可以提升学生们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觉性。情感涌动之际,灵感闪现之时的写作让作文更具灵性”。
在随笔化作文教学中,他坚持做到“六随”,一是随时随地——随笔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凤凰彩票、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学生均可以挥笔作文。写作的地点不仅局限在教室和书桌前,只要随笔本在手,就可以随地写,操场、宿舍、野外、电视机前都是写作的场所。二是随遇随历——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亲身经历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在阅读体验中的情思,都可以随手写成作文。三是随情随意——写真实的自我、率性的自我,袒露诚实的自我,哪怕是自私、狭隘的“小我”。四是随形随体——随笔不拘一格,散文、小说、诗歌、童话等,只要适合自己、自己喜欢,都可以写;不受字数限制,根据需要而定;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五是随读随评——自己写完的作品,读一读;可以读一读同伴的作品,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六是随改随展——经过阅读和交流的随笔,学生随手进行修改,修改成文的随笔,誊抄在自己的作品集中,在课堂上口头发表,在班级作品集上展出,向校刊、校外报刊投稿发表。
在随笔化写作中,学生可以随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教师和学生建立随笔本进行练笔积累,无需写在专门的作文本上,日记本、读书笔记本、随笔本都是作文本。
为了让作文写作回归真实,李波注意营造写作的情境和捕捉写作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体验到写作带来的快乐。新学年一开始,学校组织军训,他就让学生以军训为话题写作文,还让学生写《玩不够的假期》;学生喜欢看电视,他就让学生写《我最喜欢的一则广告》或其他电视节目;另外,他还相机捕捉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让学生写作,如写《老师发火后的反思》、《我为什么不举手》、《给老师布置作业》等。这样的写作,让学生感觉作文离自己并不遥远,写出来的作文既不空洞,又不枯燥,甚至有的学生感觉真实的表达是一种幸福。
经过数年探索,他逐渐形成了随笔化作文的教学体系,总结出了随笔化作文的基本教学思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作教学体系,并出版了《随笔化作文》一书。他撰写的介绍学校改革的《随笔化作文,开创师生朴素简约的写作生活》一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转载。
有了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再加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和研究,这对翅膀使李波在教学上更是如虎添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每次学校组织听课,无论是校内学习还是校外的人来参观,李波的课堂总是最拥挤的一个。不少听课的人说,在李老师的课堂上能够获得崭新的教学理念,悟到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
李波先后被评为邹平县首批“教学双优”教师,两次执教全县公开课,并被邀请赴多所学校送课,受到广大同行的高度评价。2009年8月,他为全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研修活动提供示范课和教学设计。
做学生最爱戴的老师
一名真正的教育者,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李波爱他的学生。在他的眼里,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
“成云龙聪明!别看他经常完不成作业,他有数着呢,误不了事!”
“刘科科作文写得棒!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了,了不起!”
“李程虽然经常犯错,可是他已经尽力克制自己了,犯的错越来越少了!”
班里一位不愿意学习的学生谎称语文课本丢了,李波立马把自己的课本送给他。
李波从一位学生的日记里知道其家境贫寒,就不声不响地为他争取了各种补助。
记不清多少次,深夜里他把生病的学生送到医院;记不清多少次,他苦口婆心地劝慰家长和孩子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完成学业。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他都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情去打动学生。
点点滴滴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的深爱。
李波讲了一个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2007年上学期一开学,有位学生把一个想辍学的学生的留言条递给他。留言条上是这样写的:“李老师,您好。本来这件事我是想通过电话告诉您的,可是我家里没有电话,那次填的那个表上的电话是我姨家的,离我家很远,我只好用最笨的方式告诉您,我想您看后会惊讶的。老师,我想告诉您我不上学了,我家里供不起,学校的花费太大了,我家没有那么多钱让我上学。父亲每时每刻都在与病痛作斗争,天天吃药、打针,需要花许许多多的钱。我不上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父母还没有享过福,都是在痛苦中过来的。我想挣钱让父母享两天福。老师,我对不起您,请您原谅。”
李波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学生的父母失去劳动能力,生活特别艰难,她上学基本是靠亲戚的接济和学校的救助。
李波把相关情况汇报给了校长,校长当即表示,可以免去她这学期的住宿费——这已经是学校唯一的收费项目了,然后给她办理特困生救助。
第二天,李波和一名教师到学生家里动员其返校。经过他的努力,这名学生又坐在了教室里。后来,他又积极联系救助单位,资助该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
李波说,在他众多的荣誉中,他最看重的是被学生评为“最受爱戴的教师”。他认为,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对学生大度宽容、严格要求、真诚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充满人性情怀的教师。
回望自己的成长之路,李波说,他有三点体会:一是要明确方向,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坚定不移地长成一棵树,而不是向两侧倾倒的小草。二是不能松懈和懒惰。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天保持一颗向上的心,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为成功奠定基础。三是让自己的心灵舒展,做一个有追求的教师。
(摄影:宋淑越)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