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服务经济发展新天地
发布日期:2010-10-1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404次
本报记者 廉德忠 通讯员 孙大勇
今年中秋节前的一天,平阴县洪范池镇南崖村,位于村委二楼的村民图书室里已经坐满了人,可是前来的村民还是络绎不绝,一百二三十号人的到来让这个村委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平阴县职教中心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把农村实用技能送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学历高了,技能高了,工作效率更高了
2007年,平阴县对全县职教资源进行了跨行业整合,新建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该县职教中心依靠整合后的人力和实习实训资源,形成了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职前培训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职教模式。
由于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单位的社会培训和成人教育功能得到有效整合,原来已经萎缩的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焕发出新的活力,各项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他们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针对全县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开展了学历教育。仅2008年以来,就招收在岗在职学员1104人。通过学习,很多学员不但获得了学历证书,提高了学历层次,而且由于他们选择的专业多与自身工作相关,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除了开展学历教育外,县职教中心还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对县域内企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近几年来,他们每年都坚持与财政部门联合举办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与安监部门举办特殊工种培训以及对部分工业企业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学了本领,有了手艺,干啥都有一套
现就职于齐发药业集团的李东岳,大学毕业后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后来他到平阴县职教中心接受了20多天的短期培训。凭借培训掌握的技能,他顺利进入了齐发药业集团。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在离子交换树脂岗位上表现突出。他说:“我在培训班上有针对性地学习了药厂生产中的一些实用技能,这对我进入企业快速适应岗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近几年,平阴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步伐的加快,县域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企业单位的部分员工下岗。一位老职工感慨地说:“我在原单位连年被评为岗位技术能手,如今下岗了,竟然什么也做不了。”针对这部分人群,平阴县职教中心与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办了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长短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方式,在培训专业设置上增强针对性,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电气焊、家庭护理、家政服务、面点制作等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班次。3年来,全县70%的城镇失业人员参加了培训,重新上岗率达到100%。俗话说“百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他们学到了本领,有了手艺,重新就业后干啥都有一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这种助推作用也体现在职教中心的全日制教学中。他们主动对接县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与县内知名企业联合举办了“玛钢班”、“琦泉热点班”、“齐发药业班”等冠名班。前不久,他们又和县经济信息化局联合向企业发放了企业用工及用工标准调查表,据此调整专业建设策略,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同时,利用其作为县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的有利条件,定期与县内外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围绕市场办职教,按照企业标准育人才”。
会种地了,土里刨出“金娃娃”
“过去只知道春种秋收,靠天吃饭,种的就那么几样庄稼,日子能过得好吗?如今会种地了,土里刨出了‘金娃娃’。”说这话的是平阴县洪范池镇南崖村的支部书记高锋祥。他说,近年来,南崖村所在的洪范池镇围绕农村种植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日前,县职教中心与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又把培训提升班办到了南崖村村民的家门口,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针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平阴县职教中心在县劳动和农业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依托乡镇劳保所、成教中心,采取送教送技术上门的方式,因地制宜举办了各类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年培训6000多人次,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向产业化、精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这个县形成了以大型农业企业为龙头的几大农林产业集群,平阴玫瑰、孔村食用菌、洪范池苹果、安城鲜食地瓜、店子无公害蔬菜等成为颇有声誉的农业品牌。
采访中,南崖村一村民激动地对记者说:“对职教中心送到家门口的技能培训,我们举双手欢迎!学习了技术,我们会种地了;就是出门打工,有技术的人找活也容易。”在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他们还在县组织、劳动及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承担了农村“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支部书记提高培训等。这些具有了一技之长的农村干部和农民,如今活跃在乡村创业的大舞台上,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具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所从事工作和工种的技术含量得到提高,收入相对提升。
平阴县对职业教育资源跨行业整合的做法,对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探索,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拓展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