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 许立全
  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全省未来十年教育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目标明确,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我们将按照会议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支撑转方式、调结构,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我们将努力破解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难题,围绕提高育人质量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一是继续深化课堂改革。以创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为目标,全面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切实把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还给学生。二是创新课程设置。坚持育人为本,完善“励志修身”、“感悟体验”、“实践探索”等系列活动课程,广泛开展生活教育、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三是加大高中素质教育实施力度。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与办学体制改革。我们将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管教育、办教育。一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着重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建立新型政校关系,从直接行政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探索实施政府对学校实行契约化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新机制,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完善学校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现代教育治理结构。二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以承担国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职称评聘方式,建立健全“潍坊特级教师”、“潍坊名师”评选制度,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和部分学科教师短缺问题。完善以“培训券”和“菜单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三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强化政府责任与引入市场机制的关系,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建立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和主体多元、产权多元、模式多元的办学新体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加快构建惠民便民教育服务机制。我们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构建教育大服务格局。一是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发挥驻潍高校联席会议和鲁台职业教育院校长研讨会的作用,促进职业院校发展战略规划、产学研结合、人才引进、科研交流、对外开放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以职业技能大赛促进特色品牌建设机制,对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的项目,直接认定为潍坊市特色品牌专业,每个项目奖励100万元实习实训设备资金。加快推进滨海科教创新区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凤凰彩票,形成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引进院校和科研院所50所的规模,着力打造“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二是统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保持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组织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接受短期培训,对在校大学生组织开展“家乡行”、“企业行”等系列活动,为其就业创造条件。三是统筹家庭教育和社会培训教育。深入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继续开展“百名专家农村行、百万家长进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同时,整合全市430家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完善涵盖65个专业、年培训能力20万人次的“潍坊市社会培训机构信息资源库”,随时向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查询服务,优化全民学习环境。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之以恒为教育办实事。我们将认真落实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发展教育事业。一是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及时研究解决重大教育问题,把支持教育发展责任纳入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学。三是完善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机制。修订完善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城市住宅区突出抓好中小学校建设,农村社区重点抓好幼儿园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作为考核县(市、区)政府的“刚指标、硬任务”强力推进,确保2012年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舍建成最安全、最牢固、家长最放心的场所。力争2012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15年实现基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