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闪耀爱的光辉
发布日期:2010-11-1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672次
本报记者 尚 峰
红瓦石墙,绿树鲜花,依山伫立的平房,错落有致的校园,这是沂蒙山区一所很不起眼的农村小学。尽管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校长和教师们却十年如一日,坚持“以爱心经营学校,以特色创建品牌”,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这所学校就是淄博市首届文化品牌学校沂源县南麻镇沟泉小学。
该校校长伊太君介绍说,学校从1991年开始逐步确立了“实施爱心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针对不少农村独生子女爱心缺失,家长溺爱、放任,社会道德教育弱化等现象,精心构建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爱心文化”体系。
记录“爱心成长每一天”
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爱心成长每一天”活动,是沟泉小学开展“爱心教育”的一大特色。从早晨师生到校开始,“微笑行动”让融融爱意洒满校园;第一节课前十分钟的“爱心阅读”,“让爱心唤醒儿童的耳朵”;“爱心大课间”上,“我的活动我精彩”、“我是校园美容师”、“告别危险游戏,告别脏话”、“伸出我的手,温暖你的心”、“爱心广播”等系列活动,为学生爱心成长搭建舞台;上下学时,师生同唱校歌《每人献出一点爱》;学生放学回家,为父母、长辈送去关爱;晚上睡觉前,写一篇“爱心日记”,纯洁自己的心灵。“爱心成长每一天”涉及近20项特色活动,从校内一直延伸到校外,包含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爱心成长每一天”活动评价手册和“爱心成长档案”,师生共记录、同成长,与爱同行。四年级学生王高超脚踝受伤,行走不便,班内同学成立护送小组,连续两个月接送他上下学,直至他伤愈。阅读了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城一位母亲用身躯为年仅3岁的女儿抵挡断墙,从而使其获得新生的故事后,三年级学生李欣冉在“爱心日记”中写道:“我深深体会到母爱是伟大的,是什么东西都代替不了的。”放学一回到家,她就主动帮助妈妈干家务、照看妹妹,妈妈高兴得逢人就夸孩子懂事、长大了。
打造“爱心课堂”
“他的回答真好!让我们一起送给他掌声好吗?”“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一定会有满意的答案!”……
像这样的话语,记者在沟泉小学《“爱心课堂”教师用语》中找到了足有上百条。向教师征集“爱心用语”,是该校创新课堂教学结构,打造“爱心课堂”的重要内容。伊太君说:“爱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你在给予别人关爱的同时,也收获着他人对你的尊重和自己内心涌动的幸福感。”
在教学教研工作中,伊太君和教师们以“爱心教育”为核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学校制定了《学科渗透爱心教育指导纲要》、《打造“爱心课堂”实施方案》、《“爱心课堂”评价标准》,要求教师认真挖掘学科教材蕴涵的教育资源,精心撰写“爱心教案”,把“爱心教育”作为重要的“情感培养目标”写进教案,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积极开展“爱心课堂”教学示范研讨课、评选“爱心教师”等活动,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成为师生爱心交流的舞台、生命成长的沃土。五年级学生逯纪旭原本性格活泼,突然有段凤凰彩票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滑很快。班主任孙光梅经过家访得知,他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家中只剩下他和年迈的爷爷,生活比较困难。于是,孙光梅不仅在课堂上给他“开小灶”,课下还经常找他谈心,并为他购买学习用品,有时还把带来的午饭分给他一份。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这名学生渐渐地走出了阴影,重新燃起了学习的信心。孙光梅在“爱心寄语”中写道:“只要怀揣一颗爱心,就会有奇迹发生。”
让校园充满爱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为建设“爱心校园”,沟泉小学在校园主甬道两侧的墙壁上开辟“爱心”文化区,精心设计了“学生爱心墙”、“教师爱心墙”等,把校魂、“三风一训”等内容制作成精美的文化牌匾,悬挂在醒目位置;在学生活动区,设立“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他人,懂感恩”和班级特色文化展板;在教师活动区,设立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主题的“师爱”文化展板。同时,大力加强校园绿化和美化,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学校还积极开展“爱心班级”评选、“爱家乡”书法绘画比赛、经典朗诵、爱国影片欣赏、“百首红歌”学唱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爱心”在学生心中永驻。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