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先强师

本报通讯员 张兆伟 记者 蔡盛
  教师年龄老化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顽症。临朐县推出的“千名新教师补充计划”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该计划提出并已实行的每年补充200名左右新教师的措施,至少需增加财政支出400万元,对临朐这个全国财政困难县而言如何承受?再者,短短几年内大规模引进教师,是否符合梯次配备的科学规律?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临朐。
“再也不用为缺老师犯愁了”
  临朐县农村教师年龄老化问题到底有多严重?2007年4月底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乡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3.93岁,其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高达46.28岁。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新教师补充太少,二是教师外流较多。因财政困难,2002年至2006年,该县18个乡镇仅接收师范类毕业生36人,近一半的乡镇连续5年未补充一名新教师。而与此同时,因外调、考研、考公务员和辞职、应聘到民办学校等流失近200人,这些教师多是35岁以下的骨干教师。
  再不大规模引进教师,教师队伍很快就会出现“断层”。这份数据翔实的调查报告引起了临朐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县当年就引进200名新教师,并决定连续5年每年引进200人左右,重点充实农村中小学。“千名新教师补充计划”就此而生。目前,该县已引进新教师770名,其中向农村中小学补充454名。
  随着新教师的大量涌入,该县教师队伍不仅年龄结构逐步优化,学科结构也渐趋合理。该县去年实施“农村小学校校新进一名英语大学生计划”,补充小学英语教师90名,彻底解决了农村小学英语师资不足的问题。去年5月全省农村艺术教育工作临朐现场会之后,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说:“把这个会安排到临朐召开,看重的不仅仅是书画之乡、小戏之乡丰厚的艺术教育资源,也不是‘校校有钢琴’工程,而是临朐对艺术师资的配备力度。只要有了人,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一批批年轻教师的引进让农村学校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教师引进,不能一引了之。该县每年秋天对上年度录用的新教师,从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新课标、专业知识、师生评议等5个方面进行一次全面考察。考核结果直接与新任教师的聘任挂钩,不合格的延长试用期,年底、学年末各进行一次补测,何时合格何时转正定级;两次补测仍不合格的坚决予以辞退,打开教师“出口”。
由城乡教师交流到城乡联合校
  以往的城乡教师交流,多是单向的下乡支教。2008年,临朐县重启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此次交流,与以往大为不同,不仅教师要交流,干部也要交流,县属学校派出几名干部、教师,对点的农村学校也要派出几名干部、教师。对交流者,县里除给予一定的交通、生活补贴外,交流期满考核优秀的,在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也给予一定倾斜。第二实验小学一名下乡交流的教师说:“要不是前年参加交流,享受到加分政策,我的职称恐怕今年还评不上,但享受到优惠政策,必须有相应的付出……”
  的确如此。这次双向交流,不仅参与交流的36名干部、教师,连双方所在学校都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实行的是“捆绑式”考核。去年该县修订完善考核办法,实施“城乡结合、强弱对接、捆绑发展”的新思路,通过交流干部、教师这一“媒介”,推进交流学校间在师资、管理、教学、科研、资源等多方面的对接。今年进一步扩大双向交流规模,加大农村学校进城交流人数,每所县属学校派出2~3人,农村学校派出4~6人;加大县属学校下乡交流点数,1所城区初中对接2所镇街初中,1所城区小学对接3所农村小学,通过这种“1+X”的新模式组建起32所城乡联合校,着力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各联合校确定1所学校为基地校,由基地校牵头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十百千”名优师建设工程
  “名师匮乏,教学骨干偏少偏弱”,曾是临朐县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真实写照。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2008年7月,“十百千”名优师建设工程(3年内选拔培养十名名师、百名学科带头人、千名骨干教师)应运而生。
  本次评选与以往各种评优最大的不同,是实行动态管理,3年一届。期间以“三环节五测评”拉长评选链条,使评选过程变成了培养过程。第一个环节是说课,分学段分学科集中进行说课比赛;第二个环节是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命题设计、学科教学报告等3项专业测评;第三个环节是讲课,采取提前一天抽课题、自主备课、按授课点学校实际教学进度随堂授课展示的形式进行测评,彻底改变过去精心设计、过度粉饰的授课模式,以“原生态”课堂教学来检验实际授课水平。连续几个月的一道道选拔程序,足以让教师们“扒层皮”。从冶源镇杨善初中调到临朐外国语学校的首届临朐名师尹继瑞回忆说:“每一步选拔都无比艰辛。不过,要不是有这么多测评环节,也就没有今天脱胎换骨的感觉。”
  搭台子、压担子,有荣誉更要有责任。各级特级教师、教学能手等评选未曾断过,但这些人才的作用发挥一直不理想。细究起来,不是他们不想发挥作用,而是没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临朐县“十百千”考核细则中,对名优师及所在学校都有明确要求。
  责任的明确,不由人不发挥作用,一大批骨干教师随之脱颖而出。该县2008年创立3个市名师工作室,培养出6名市特级教师;2009年培养出潍坊名师3名和潍坊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11名,齐鲁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和山东省十佳班主任提名奖各1名;今年有2名教师执教全国公开课,推荐的5名省特级教师人选全部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