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安工程”在潍坊

    本报讯(记者 张庆亮)全市3年“校安工程”规划共需改造校舍面积563.3万平方米,规划投资53.6亿元,而2009年5月以来已完成投资37.8亿元,新建加固学校742处(其中新建574处、414万平方米),这是记者在潍坊市得到的一组数字。潍坊的“校安工程”何以取得如此令人欣喜的成果?
  潍坊市教育局的同志介绍说,把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是最基本的一条。2009年6月,潍坊市出台了《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把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纳入城镇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市委把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作为2010年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完成中小学新建、改建和加固任务确立为2010年政府着力抓好的10件实事之一。
  站在优化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统筹规划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潍坊市按照“高中力争进城、初中适当向镇街集中、小学适当向社区集中”的原则,统筹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校舍安全工程3年总体规划,体现了“适度超前、城乡均衡、60年不落伍”的设计理念。市、县、乡三级政府层层签订《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目标责任书》。市委、市政府每年两次组织对县(市、区)社会事业发展现场观摩点评,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纳入最能体现主要领导政绩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
  思想认识和布局规划到位后,资金投入最关键。潍坊市的做法是广开渠道、不拘一格,全力打破融资瓶颈。坚持财政投入主渠道,调整市、县两级财政支出结构,把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投入校舍安全工程,财政投入达到50%以上;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校舍补助资金,连同中央、省专项资金“捆”在一起“以奖代补”;充分调动镇(街)、村两级办学的积极性,鼓励支持镇街独立投资办学、强村独立投资办学,镇村联合办学、村村联合投资办学;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市、县两级教育部门通过校友资源开发和校企合作等举措,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去年以来已收到各界校舍改造捐款1亿元;创新办学体制,吸引民间资本,目前,全市社会力量投入建校资金达到3.1亿元;采取“政府为民办学校提供师资、企业投资、社会力量办学”的办学体制,吸纳社会力量投资办学。  
  一手抓高质量建设,一手抓全方位配套是潍坊市“校安工程”的又一特点。为强化质量监管,潍坊先后出台一系列建筑质量监管文件,把各项质量监管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严肃查处。努力将校舍安全工程打造成“阳光工程”、“精品工程”,及时配备图书、仪器和现代化教学设施,乡镇驻地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了达标校园网,并接入市教育城域网,1500多所学校实现了光纤接入宽带“校校通”和“班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