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关爱无距离
发布日期:2010-12-2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453次
本报记者 刘瑞生 通讯员 潘立红
记者来到青州市高柳镇教管办时,正遇到教管办主任潘迎春带领几位校长要去位于城区的夏庄小学。原来,继夏庄初中为该镇朱良初中配备标准微机室之后,夏庄小学又将为该镇朱良小学配备一个微机室。
“真没想到教育局举办的这次活动这么成功,一点儿也没流于形式。夏庄初中和夏庄小学在市局开会布置下来之后,立即派来了支教老师,这次又将为朱良小学配备一个微机室。”潘迎春一讲起这事就激动万分。
据了解,今年以来,青州市为均衡县域内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决定以教师交流、资源共享为重点,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通过以城带乡,联动发展,着力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根据活动安排,城区20所学校与农村21所学校结为发展共同体,城区学校按专任教师5%以上的比例向农村共同体学校选派支教教师,农村受援学校选派相同数量、专业的教师到城区共同体学校顶岗学习。目前,共有172名骨干教师参与了交流,到对方学校支教或顶岗学习。
两地教师多关爱
朱良初中、小学与夏庄初中、小学组成“城乡学校共同体”后,高柳镇教管办努力解决支教教师生活、工作上的难题。学校负责同志经常与支教教师座谈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请他们为学校的发展提建议,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需要和要求。
据悉,青州市除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对参与支教的教师,每月由教育局发放200元的交通补贴,对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并考核合格的,在业务考核、职称评定和评优树先中给予加分和优先考虑,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支教的积极性。
从夏庄初中来朱良初中支教的杨书立老师以《别样精彩》为题抒写了自己的支教心得:甬路上迎面走来三三两两的孩子,“老师好”不约而同,声音洪亮。心情顿时明媚了很多,像农村的太阳,无遮无挡,舒服……
记者到王坟小学采访时,益都师范附小前来支教的国炳臣老师刚上完五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回到办公室。听说记者要采访,他拍拍手上的粉笔灰,面带歉意地对记者笑了笑说,他已经跟学校教微机的姜老师约好了,一会儿要去帮他制作电子课件。短暂的采访中,谈到这次支教的收获,国老师动情地说:“山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出乎我的意料,山区教师的淳朴热情和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令我感动,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这次支教,对我的灵魂是一次净化和洗礼。”
采访中记者得知,益都师范附小另一位前来支教的英语教师高红珍一大早就到王坟小学辐射的亓荣小学讲公开课去了。根据该市教育局的规定,指导辐射学校的教学,是支教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益都师范附小,记者见到了王坟小学前来顶岗学习的阎家翠老师。她教三年级3班的语文课,并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师范附小对她和一起来学习的老师生活上很照顾,可是在工作上要求很严格,除了要跟其他老师一样考勤、上课、参加各类活动外,学校对她们每个月听课的次数和举行公开课的次数都做了硬性规定,还为她们指定了指导老师,帮助她们快速成长。谈到收获,阎家翠感慨地说:“城里教师良好的个人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在王坟小学的时候,自我感觉还不错。来到城里,才发现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感到压力很大,不过收获也挺大。这次顶岗学习,注定要影响我一生的从教经历。”
谈起自己的“高徒”,阎家翠的指导教师黄玉文满意之情溢于言表:“小阎基本功不错,敬业精神强,虚心好学,进步很快,假以时日,是块教学的‘好料子’。”
乡下城里融一体
期中检测结束了,夏庄小学把学生的试卷拿到朱良小学,两校共同对试卷进行评析,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城里与乡下俨然成为一体了。
11月22日至26日,青州城区的东关回中与共同体学校谭坊初中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谭坊初中校长宋天增说:“东关回中选派优秀教师到我校举行公开课,教管办的领导非常重视,每次都组织全镇的同科教师到我校听课;我校也经常安排教师到东关回中听课学习。”
据青州市教育局人事科的邵国臣介绍,该市“城乡学校共同体”活动开展以来,结对学校之间共联合开展各类较大规模的教研和文体活动43次,参与师生3600多人次。除了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上的互动交流外,城区学校已向农村学校捐赠微机、多媒体设备和图书等折合人民币80多万元,城乡学校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